晚江浔,又轻烟染柳,新绿乍成阴。古岸潮吞,荒垣烧入,弥望凄暗摧襟。问归燕、几家旧垒,算去往、无恙只沙禽。故郡风流,少年心事,梦也难寻。
还觅远村投宿,认儿童闹处,盲鼓愔愔。落日摇金,寒波逝碧,空照衰鬓惊心。对愁目、西山一逻,没孤鸿、天远恨沉沉。倦倚风灯,乱时浊酒孤斟。
【注释】
一萼红:词牌名,又名“绿杨春”、“一剪梅”。双调六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上片第二句、第四句,下片第三、第四句为对仗。
浔:水名,源出江西修水县。这里泛指长江之滨。
轻烟染柳:烟雾轻笼着岸边的柳树。
新绿乍成阴(yín):春天的嫩绿色刚刚布满江岸。
荒垣:废败的城墙。
摧襟:衣衫被风吹得贴身而近。
沙禽:沙滩上的鸥鹭。
故郡:旧时州郡,此处指故乡。
少年心事:指少年时期所抱的壮志和抱负。
投宿:借宿。
认儿童闹处:看见村童们嬉戏的地方。
盲鼓愔愔:形容乡村傍晚时的宁静景象。盲鼓,即无鼓的鼓。愔,寂静。
西山:这里指庐山,在安徽九江市南面。逻:瞭望哨。
孤鸿:孤独的大雁,古人常用来象征失群的人或寄居他乡的游子。
倦倚:疲倦地倚靠在。
风灯:风中的灯火。
乱时:混乱之时。
【赏析】
此词是作者晚年流寓于湖南长沙时的作品。上阕先写景,写暮霭中江岸柳树,烟波渺茫,残垣断壁,荒凉凄惨的景象以及归燕、沙鸥这些物象,表现了作者羁旅异乡的愁思;下阕抒发怀人之情,以“少年心事”起头,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怀念之情。全词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丽淡雅。
上阕首句“晚江浔,又轻烟染柳”,交代了时间和季节,渲染了一种凄凉、冷清的氛围,为下文描写江南景色作了铺垫,同时也为下文写景作好了铺垫。第二句“新绿乍成阴”,描绘了江南初春时节,江边柳树新发的绿叶已经遮天蔽日了。接着作者写到江南荒废的城墙,荒垣烧入,满目凄迷,令人心伤。这两句写出了江南的荒凉景象,也为下文写江南美景作了铺垫。第三句“问归燕、几家旧垒”,点明了作者此时正在江南。燕子是报春的使者,作者看到归燕就知道春回大地了。但燕子的旧巢还在么?作者心中不禁涌起了思乡之情。“算去往、无恙只沙禽。”沙禽,即沙滩上的鸥鹭。作者想,燕子的旧巢还在吧?那沙鸥也应该还在那里吧!作者用“无恙”一词,既表现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也表现出他对江南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
下阕开头“还觅远村投宿。”说明作者是要离开江南这片熟悉的地方去寻找一个陌生的地方投宿了。“认儿童闹处,盲鼓愔愔。”这两句写的是作者在江南投宿的情景。“瞎眼的鼓槌在轻轻地敲打着,发出一种宁静而又幽深的音乐声。”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啊!在这里,作者感受到了江南人民淳朴善良的民风,也体会到了他们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落日摇金,寒波逝碧,空照衰鬓惊心。”夕阳西下,余晖映照着江面上金光闪闪的水波;寒风呼啸,江水奔流不息,把碧波荡漾得更加清澈见底。但是,这一切美景却让作者感到如此地苍凉悲怆,他的白发在这美景中更显得苍老、斑白了。“对愁目、西山一逻,没孤鸿、天远恨沉沉。”作者眺望西边的山脉,只见那里飞鸟盘旋,但却没有一只孤鸿能飞向远方。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倦倚风灯,乱时浊酒孤斟。”表明作者已经厌倦了这江南的一切,他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去。他独自坐在风灯下喝着浑浊的酒,静静地回味着自己的一生,感叹自己的命运多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