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天临翠辇,鸳侣集华簪。
广学心常切,因文道可寻。
横汾阴岂昔,来泮水犹今。
礼乐于焉盛,觥罍取次斟。
诗惭得珍字,辞喜献官箴。
反辔重城暮,犹闻歌诵音。

乾隆九年十月重葺翰林院落成车驾临幸赐宴送大学士掌院事鄂尔泰张廷玉进署以张说东壁图书府五律字为韵赋东字音字二首敕诸臣各分一字赋诗

木天临翠辇,鸳侣集华簪。 —— 皇帝的车驾降临,象征着尊贵与尊严;而文官们齐聚在一起,象征着团结和协作。“木天”指代了皇帝的权威与地位,“翠辇”则形容了皇帝的尊贵与奢华。“鸳侣”则是指文官们如同鸳鸯般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同为国家效力。“华簪”则指的是文官们的冠帽,象征着他们的身份与地位。

广学心常切,因文道可寻。 —— 文官们有着广泛的学识和深厚的修养,他们深知学问的重要性,因此始终怀着一颗求学的心去探索、追寻知识。“广学”表示学识广泛,“心常切”则表示他们对于学问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横汾阴岂昔,来泮水犹今。 —— 文官们在历史上曾经经历过辉煌的时刻,如今又来到了泮水之畔,见证了国家的繁荣昌盛。“横汾阴”指的是历史上的辉煌时期,“来泮水”则意味着如今的国家依然充满活力和希望。

礼乐于焉盛,觥罍取次斟。 —— 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刻,文官们享受着丰盛的酒宴,尽情地享受着生活的乐趣。“礼乐”代表了古代社会的礼仪与乐章,而“觥罍取次斟”则描绘了文官们畅饮的情景。

诗惭得珍字,辞喜献官箴。 —— 文官们感到自己的诗作得到了珍贵的评价,同时也因为能够提出忠告而感到欣慰。“诗惭得珍字”表示文官们对自己的诗歌作品感到自豪,认为它们珍贵无比;“辞喜献官箴”则表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意见奉献给朝廷,为国家的发展献计献策。

犹闻歌诵音。 —— 文官们在返回的路上听到了歌声,这歌声传遍了整个城市,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氛围。“反辔”表示文官们已经回到了京城,“重城暮”则暗示了傍晚时分的景色。“犹闻歌诵音”则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