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禄当年此卜居,今来门径已萧疏。
伶仃嗣子无归计,寂寞孤孙解读书。
只有青山埋白骨,谁将絮酒奠荒墟?
升沉世事终难定,漫说穷乡好结庐。
吴门访李光禄故宅遂宁李子静
光禄当年此卜居,今来门径已萧疏。
伶仃嗣子无归计,寂寞孤孙解读书。
只有青山埋白骨,谁将絮酒奠荒墟?
升沉世事终难定,漫说穷乡好结庐。
注释:
- 吴门访李光禄故宅遂宁李子静:在吴门(今江苏省苏州市)拜访已故的李光禄的旧宅,遂宁李子静(可能是探访者的名字)。
- 光禄当年此卜居:指李光禄当年在此地居住。光禄是古代官职名,这里泛指有地位的人。
- 今来门径已萧疏:现在来这里,发现门前道路已经变得荒凉、破败。
- 伶仃嗣子无归计:形容一个人孤苦伶仃,没有任何依靠或计划回家。
- 寂寞孤孙解读书:形容一个人孤独无助,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读书学习。
- 只有青山埋白骨:只有青山依旧,而白骨却无人知道。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悲凉之情,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 谁将絮酒奠荒墟:谁愿意在这里为死去的人献上一杯浊酒?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逝者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 升沉世事终难定:世事多变,人们的命运难以预料。
- 漫说穷乡好结庐:随便说说,在贫穷的地方建一座房子也很好。
赏析:
这首诗通过探访已故的光禄李家故宅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与感慨。诗中通过描写门径的荒凉、嗣子的无依、孤孙的学习等细节,深刻反映了人生的孤独与无奈。同时,诗人以青山和荒墟为背景,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世事的无常,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最后两句则是对“穷乡好结庐”这一观点的反思,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不要过于追求虚无缥缈的理想。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