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澄江月正明,沙场磷火傍风生。
东流不尽忠魂恨,万古潺潺皖水声。

【注释】

韩忠臣祠:指唐代著名将领韩擒虎的祠堂。

秋夜澄江月正明,沙场磷火傍风生。

秋夜,秋天的夜晚;澄江,明亮的江河;沙场,战场;磷火,一种自然现象,发光发热的磷质物质;傍风生,随着风而燃烧。

东流不尽忠魂恨,万古潺潺皖水声。

东流不尽,永远流动着;忠魂,忠诚之魂;恨,遗憾之情;皖水,安徽省的一条河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秋天夜晚江边景色和抒发对一位古代英雄将军怀念之情的诗歌。诗中通过“秋夜”、“江月”、“沙场磷火”、“风”等关键词,生动地勾勒出一幅秋夜江边的美丽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那位忠诚将军的深切怀念。

首句“秋夜澄江月正明”,描写的是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耀在清澈的江河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的“澄江”指的是一条清澈见底、水流平静的江流,而“月正明”则强调了月亮明亮如昼,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第二句“沙场磷火傍风生。”则是通过描述磷火(一种自然现象,发光发热的磷质物质)在风中摇曳的画面,来表达战场的紧张氛围。这里的“磷火”既是自然景观,又象征着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混乱。同时,“傍风生”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以及战士们在战场上英勇奋战的情景。

第三句“东流不尽忠魂恨”,则进一步表达了对于那位古代英雄将军的怀念之情。这里的“忠魂”指的是那位将军忠诚不渝的精神品质,而“东流不尽”则意味着这种精神品质永远不会消失。诗人通过对这种精神的赞美,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战争的谴责。

最后一句“万古潺潺皖水声。”则是以“皖水”为背景,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对那位将军的怀念之情。这里的“皖水”既是一种地理特征,又是那位将军忠诚精神的象征。而“潺潺”则形容了水声的悠扬、和谐,仿佛在诉说着那位将军忠诚的故事。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夜晚江边的美丽画面,以及对于那位古代英雄将军的深切怀念,展现了诗人对美好、忠诚和和平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历史的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