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桥独扼天下雄,蜿蜒高拱横西东。伊昔何人能凿此,鲸蜺飞动神其功。
无乃秦皇鞭石渡海之遗址,其为穆王鼍梁高架之奇工。
不然何其宛转三百尺,隐如玉龙夭矫飞晴空。有时蒙蒙烟雨西山际,万壑直挂垂天虹。
千年砥柱难与同,车书万国恒相通。下流不断桑干水,发源遥自天池中。
经过马邑云中之汩淈,始能伏沙穿石来无穷。吾闻昆仑之水分九派,三门壁立流冲瀜。
此水得无分其一,蹴天撼地驱长风。洪涛直下三百里,奔流入海何匆匆。
内有毒龙性难制,翻波搅浪威豪凶。呼吸百川神莫测,倏倏吐气蒸冥蒙。
扬鬐掉尾山岳崎,高撑双目凌波红。崩崖决岸迭肆虐,飞腾霄汉横相冲。
有明三百年为害,田庐漂没无始终。先帝圣神功迈五,九河疏凿归溶溶。
视此浑河若杯水,安能任其潎冽而汹汹。石堤高筑盘巩固,爰命勒碑封其龙。
卢沟桥观浑河滥漫歌
长桥独扼天下雄,蜿蜒高拱横西东。伊昔何人能凿此,鲸蜺飞动神其功。
注释:长长的桥梁独自控制着天下的雄壮,蜿蜒曲折的高拱横贯东西。过去是谁能够凿出这条河?巨大的波浪如同鲸鱼在飞翔,显示出了它的神奇力量和贡献。
赏析: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长桥的独特位置和壮观的景象,通过对比“鲸蜺”与“长桥”,突出了长桥的雄伟。后两句则转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功绩的敬仰之情。
无乃秦皇鞭石渡海之遗址,其为穆王鼍梁高架之奇工。
注释:这难道不是秦始皇当年鞭打石头渡过大海的地方吗?那又是穆王时期修建的鼍梁高架桥,是何等的奇特工程。
赏析: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进一步赞美长桥的壮丽与历史意义。这里既回顾了秦始皇的传说故事,又提到了穆王时期建造的鼍梁高架桥,展现了历史的深厚底蕴。
不然何其宛转三百尺,隐如玉龙夭矫飞晴空。有时蒙蒙烟雨西山际,万壑直挂垂天虹。
注释:否则它怎么会有三百尺那么长呢?像玉龙一样弯曲飞翔在晴朗的天空中。有时云雾缭绕,山间雾气弥漫,仿佛是万壑之上挂着一串串垂天之虹。
赏析:这里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长桥比作“玉龙”“垂天虹”,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长桥的壮丽景象。同时,通过对天气状况的描述,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意境美。
千年砥柱难与同,车书万国恒相通。下流不断桑干水,发源遥自天池中。
注释:千年以来,这座砥柱就像一根柱子一样屹立不倒,与其他地方无法相比。而从下流流淌而来的桑干河水,发源于遥远的天池之中。
赏析:这里诗人通过对比长桥和砥柱的坚固与长流水源的遥远,强调了长桥的历史价值以及它在连接各地方面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描写桑干河水的发源地,展现了长桥所在地区的自然美景。
经过马邑云中之汩淈,始能伏沙穿石来无穷。吾闻昆仑之水分九派,三门壁立流冲瀜。
此水得无分其一,蹴天撼地驱长风。洪涛直下三百里,奔流入海何匆匆。
注释:经过马邑、云中的汩淈之后,才能看到伏沙穿石的景象。我听说昆仑山的水被分为九大支流,三门山壁立,水流湍急。这条河水是否也分走了一部分呢?它如同蹴天踏地一般,掀起了滚滚洪流。这洪涛直接奔腾而下三百里,奔流到海洋中去。
赏析:这里诗人通过描述经过多个地方后的壮观景象,展示了河流的自然力量和美丽。同时,通过对昆仑山水的描述,增加了诗歌的地理知识性和趣味性。
内有毒龙性难制,翻波搅浪威豪凶。呼吸百川神莫测,倏倏吐气蒸冥蒙。
扬鬐掉尾山岳崎,高撑双目凌波红。崩崖决岸迭肆虐,飞腾霄汉横相冲。
注释:内部有一条毒龙难以制服,翻滚着波浪搅动着水流显得威猛无比。它的气息可以影响百川,让人感到神秘莫测。随着波浪的起伏,龙头扬起尾巴翘起,双眼高耸在波涛之上显得红润。崩塌的山崖和决堤的河岸接连不断地发生灾难性的变化,它们在天空中飞舞,相互冲击。
赏析:这里诗人描述了河流中存在的一条有毒的龙,通过对其行为和影响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神秘感和戏剧性。同时,通过对龙的描绘,展现了河流的动态美和生命力。
有明三百年为害,田庐漂没无始终。先帝圣神功迈五,九河疏凿归溶溶。
视此浑河若杯水,安能任其潎冽而汹汹。石堤高筑盘巩固,爰命勒碑封其龙。
注释:在明朝三百年间,这条河流带来了很多灾害,田地房屋都被淹没过多次,没有停止过。先帝英明神武,他的功劳超过了古代五帝。如今,我们修建了九条大运河,让河水变得清澈流畅。看着眼前的这条浑河,就像一杯清水那样清澈平静。我们怎能任由它如此冰冷且汹涌?于是高高的石堤被筑起,稳稳当当的支撑着这片土地。于是我们命令刻碑纪念这条龙。
赏析: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当下河流状况的描绘,表达了对先帝功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治理河流成果的认可。同时,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状况,展现了河流治理的重要性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