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难破是愁围,秋满长堤叶乱飞。
行客有情萦细柳,断鸿无次背斜晖。
十年燕塞家频隔,九日龙山约屡违。
此去正逢南下路,羁迟何事未能归。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九日过方顺桥书怀”,首二句点出题目中的“书怀”二字,说明诗人在重九之日来到江边,触景生情,抒发胸中郁结已久的羁旅途愁。这两句诗是全诗的总领。“征途难破是愁围”写旅途艰险,而诗人却无一语道及自己此行的目的、任务,而是直抒胸臆,以“愁围”形容自己的愁绪如墙一般密布,足见其愁之深重。“秋满长堤叶乱飞”,描写的是一幅秋日江边的图景:“秋”“满”“长堤”“叶乱飞”,写出了秋天的特征;“行客有情萦细柳”一句,写行者之情,写行人眼中的秋色,“细柳”即杨柳,“萦”即绕,用笔细腻传神。“断鸿无次背斜晖”,“断鸿”,指孤雁。“背斜晖”,指夕阳映照在天空。“断鸿无次背斜晖”,写出了大雁孤独飞行,与夕阳相伴的凄清景象。“此去正逢南下路”,这句是说:这次南归,正好赶上了南下之路。“此去”指此次南归。“南下之路”,指从南方返回故乡的路。“南下”一词,表明诗人此时身处江南地区,即将回到北方故里。“羁迟何事未能归”,意谓自己滞留在外,无法回家。“羁迟”是逗留的意思,“何事”即什么事,“未能归”表示自己不能回去的原因是因为滞留在外。这两句诗是全诗的收尾,也是诗人内心感情的流露。

【答案】

九日过方顺桥书怀

(宋)苏轼

① 征途难破是愁围,秋满长堤叶乱飞。

(译文)征途艰难难以突破,愁绪如墙围绕心间,秋日长堤上树叶乱舞飞扬。② 行客有情萦细柳,断鸿无次背斜晖。

(译文)行人依恋细柳情意绵绵,孤雁依傍着夕阳缓缓飞翔。③ 十年燕塞家频隔,九日龙山约屡违。

(译文)十载来年,我离家远走北地,久别家乡。重阳佳节,我与友人相约登高望远,可我屡次失约。④ 此去正逢南下路,羁迟何事未能归。

(译文)此次南归,正好赶上了南下之路,我滞留在外,为何事情不能回家?

赏析:

这是作者为重阳节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途中所见所感,第三四两句写羁旅思乡之情,最后两句抒发羁滞他乡、不得归去的哀怨。

“征途难破是愁围”,首二句点明题旨,说明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抒发内心的愁苦和感慨。“愁围”,即愁云笼罩,用以形象地表现诗人心中的愁绪。诗人在“重九”这一天来到江边,触景生情,便写下这首诗。

“秋满长堤叶乱飞”,描写的是一幅秋风萧瑟、草木凋零的江边图景。“长堤”,指的是长长的堤岸。“叶乱飞”,则是指树叶随风飘落的景象。这两句诗既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又烘托出了诗人心中郁积的忧愁。

“行客有情萦细柳,断鸿无次背斜晖”,这两句诗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诗人通过写行人依恋细柳和孤雁依傍斜晖这两个意象,来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其中,“有情”和“无次”分别用“萦”和“背”两个动词来修饰,更加突出了这两种情感的强烈和深沉。

“十年燕塞家频隔,九日龙山约屡违”,这两句诗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其中,“燕塞”指的是燕地,即现在的河北一带;“龙山”则是指山东曲阜附近的一座名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十载来年远离家乡、久别亲人的感慨。而重阳佳节,诗人与友人相约登高望远,可他却屡屡失约,这无疑加重了诗人心中的愁闷和无奈。

“此去正逢南下路,羁迟何事未能归”,最后两句诗是全诗的收尾。“此去”,即此次南归。“南下”,指的是从南方返回北方故里。“羁迟”,是逗留的意思,表示诗人滞留在外的原因。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他当时所处的困境和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