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驱车到燕市,又见春光逢上已。
氤氲细雨度轻风,吹遍郊原桃与李。
桃李芳菲三月时,千门烟锁绿杨枝。
夹道朱楼回绣毂,良辰祓禊泛金卮。
金卮绣毂青油幕,层城日出歌钟作。
象管银筝不暂停,驼峰翠釜纷相错。
多少游人策紫骝,芳郊十里暖烟浮。
蹀躞锦鞯垂匼匝,葳蕤步障擘箜篌。
兰皋迤逦花如霰,乳燕呢喃散青甸。
迟迟晴日丽西山,剪剪春风临上苑。
西山上苑盛繁华,碧草芋绵罩落霞。
卫霍争持百宝扇,金张竞拥六萌车。
人生富贵何能测,及时行乐谁人识。
当歌对酒不尽欢,屈首蓬蒿亦何益。
此日风光政艳阳,此时游冶政徜徉。
钗拖赤凤盘乌髻,裙染鹅黄堕马妆。
只恐韶华不久待,如云车骑一朝改。
日斜难返鲁阳戈,万古惟留明月在。
明月依然照绮筵,酣歌谁似永和年。

诗句翻译:

  • 二月驱车到燕市,又见春光逢上已。
  • 译文:在二月,我驾车来到了燕子市,又一次遇到了春天的气息和上巳节的喜庆。
  • 氤氲细雨度轻风,吹遍郊原桃与李。
  • 译文:细雨蒙蒙地飘洒着,轻风吹拂着田野上的桃花和李花。
  • 桃李芳菲三月时,千门烟锁绿杨枝。
  • 译文:桃花盛开,杏花绽放,正是三月的美好时节,整个城市都被烟雾笼罩,绿色的杨柳枝条显得格外迷人。
  • 夹道朱楼回绣毂,良辰祓禊泛金卮。
  • 译文:沿着道路两旁的红楼回荡着华丽的车轮声,良辰吉日里人们用金制的酒器来洗澡祈福。
  • 金卮绣毂青油幕,层城日出歌钟作。
  • 译文:精美的金制酒具装饰着华丽的车轮,阳光从层层叠叠的城墙中照射出来,歌声和钟声响起。
  • 象管银筝不暂停,驼峰翠釜纷相错。
  • 译文:象牙制成的管子乐器和银色的筝弦弹奏不停,驼峰色的锅中食物琳琅满目,交错呈现。
  • 多少游人策紫骝,芳郊十里暖烟浮。
  • 译文:有多少游客骑着黑色的骏马驰骋在芬芳的郊外,十里之外都是暖和的烟雾弥漫。
  • 蹀躞锦鞯垂匼匝,葳蕤步障擘箜篌。
  • 译文:他们骑着镶有花纹丝带的马鞍,走过了繁茂的花丛;手拨箜篌演奏出美妙的音乐。
  • 兰皋迤逦花如霰,乳燕呢喃散青甸。
  • 译文:长长的湖边路旁花朵纷纷落下,就像雪一般洁白,小燕子呢喃着四处飞翔,落在青青草地上。
  • 迟迟晴日丽西山,剪剪春风临上苑。
  • 译文:晴朗的天气一直持续到了西山,春风温柔地吹拂着京城的上苑。
  • 西山上苑盛繁华,碧草芋绵罩落霞。
  • 译文:西山上苑里的景色十分繁华,碧绿的草地覆盖了美丽的夕阳。
  • 卫霍争持百宝扇,金张竞拥六萌车。
  • 译文:卫青和霍去病都炫耀自己手中拿着的宝扇,金张两家则竞相乘坐着豪华的车辆。
  • 人生富贵何能测,及时行乐谁人识。
  • 译文:人生的富贵是无法预测的,而能够及时行乐的人又有几人能理解?
  • 当歌对酒不尽欢,屈首蓬蒿亦何益。
  • 译文:尽情欢歌痛饮,但即使如此又能如何呢?低头看着那蓬蒿一样的草屋也无济于事。
  • 此日风光政艳阳,此时游冶政徜徉。
  • 译文:这一天的风光真是明媚,此时的游乐也是悠闲自在。
  • 钗拖赤凤盘乌髻,裙染鹅黄堕马妆。
  • 译文:戴着红色的凤凰形状的发饰,头发盘成黑色的样子,穿着鹅黄色的衣裳,像古代的美女一样美丽动人。
  • 只恐韶华不久待,如云车骑一朝改。
  • 译文:只是担心美好的时光并不会长久等待,那些像云彩一样快速变换的马车和骑兵,也会有一天改变的。
  • 日斜难返鲁阳戈,万古惟留明月在。
  • 译文:夕阳西下,难以返回鲁阳的战场,只有永恒的月亮依旧高悬在天上。
  • 明月依然照绮筵,酣歌谁似永和年。
  • 译文: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的宴席上,谁能像我这样畅怀饮酒歌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长安上巳节(即清明节)的所见所感。诗中的上巳节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二月上旬举行,人们在这一天外出踏青、游玩、洗濯等,以示庆祝春天的到来。诗中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上巳节的热闹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营造了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氛围。诗人用“二月驱车到燕市”开头,既表明了时间,也表达了出行的目的。紧接着,“桃李芳菲三月时”和“春风临上苑”两句,不仅描述了上巳节的景色,还透露出了春天的气息。这种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诗的主体部分通过丰富的细节描绘了上巳节的热闹场景。从“夹道朱楼回绣毂”到“如云车骑一朝改”,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表达手法,展现了节日期间人们的盛装打扮和繁华景象。特别是“只恐韶华不久待”,更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和珍惜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了个人的感慨和哲理的思考。“此日风光政艳阳,此时游冶政徜徉。”两句既是对上巳节景色的描述,也是对自身境遇的反思。诗人感叹时光易逝,但同时也表示要把握当下,享受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人生富贵何能测,及时行乐谁人识?”这两句则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和快乐,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全诗以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古人对于生活的热情和智慧。诗人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