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一登眺,谁人载酒来。
江声吹不尽,烟色晚还开。
山远明余雪,天高老异才。
寸心双目里,何限夕阳哀。

冬日同徐息溟登野阁望华山残雪吊李介立先生

与子一登眺,谁人载酒来。

江声吹不尽,烟色晚还开。

山远明余雪,天高老异才。

寸心双目里,何限夕阳哀。

【注释】

  1. 同:与……一起,此处指一同登山观赏。
  2. 一:一次
  3. 眺:眺望
  4. 谁人载酒来:谁还能载酒前来?
  5. 江声吹不尽:江水的声音仿佛无法吹尽。
  6. 烟色晚还开:傍晚的烟色又重新开放了。
  7. 山远明余雪:山峰在远处显得更加明亮,余下的雪还未融化。
  8. 天高老异才:天空显得更高远,表现出李介立先生的非凡才能。
  9. 寸心双目里,何限夕阳哀:我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思,如同夕阳般无尽。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冬日与友人徐息溟登上华山观景并悼念李介立先生而作。诗人通过描绘华山之美景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生命无常、世事无常的感慨。

首句“与子一登眺”,诗人邀请友人徐息溟一同登山观赏。这句中“登”字不仅描述了行动,也暗含了一种期待和憧憬。诗人与友人相约同行,共同面对自然之美,体现了友情的珍贵。

第二句“谁人载酒来”,诗人感叹自己只能独自饮酒赏景,表达了一种孤独感。这里的“谁人”可能指的是其他友人或诗人自己,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缺席的无奈和遗憾。

接下来的三句“江声吹不尽,烟色晚还开”,描绘的是大自然的景色变化,江水流动不息,烟雾逐渐散去,傍晚时分再次升起。这些描写既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情绪的变化。

接下来四句“山远明余雪,天高老异才”,则转向了华山的远景和高远的天空。山虽远却更显其明亮,天空的高远更衬托出李介立先生的卓越才华。这两句既赞美了华山的自然景观,也赞颂了李先生的独特风采。

最后两句“寸心双目里,何限夕阳哀”,诗人将内心的哀愁化作对夕阳的描绘。他的双眼映照出无限的哀伤,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人以夕阳比喻自己的心境,表达了对生命无常、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世事的深深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怀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