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多愁眼,还堪照古今。
皇天终不弃,孤客亦何心。
身世宜新哭,山川续旧吟。
但能从我好,穷饿自鸣琴。
眼复明呈诸旧游
不相信我的眼中再出现昔日的光辉,我的眼睛依然能够照见古今。
皇天终不弃,孤客亦何心
难道上天会抛弃我,一个孤独漂泊的旅人有什么可担心的?
身世宜新哭,山川续旧吟
我的人生应该以哭泣来表达,而我的心灵则应该继续吟咏那古老的山河。
但能从我好,穷饿自鸣琴
只要有好的心态,即使在极度困苦中也如同演奏着一曲美妙的琴音。
不信多愁眼,还堪照古今。
皇天终不弃,孤客亦何心。
身世宜新哭,山川续旧吟。
但能从我好,穷饿自鸣琴。
眼复明呈诸旧游
不相信我的眼中再出现昔日的光辉,我的眼睛依然能够照见古今。
皇天终不弃,孤客亦何心
难道上天会抛弃我,一个孤独漂泊的旅人有什么可担心的?
身世宜新哭,山川续旧吟
我的人生应该以哭泣来表达,而我的心灵则应该继续吟咏那古老的山河。
但能从我好,穷饿自鸣琴
只要有好的心态,即使在极度困苦中也如同演奏着一曲美妙的琴音。
【注释】 清漏:夜深时计时用的滴漏。漏,古代计时的器具,以铜制,刻有度数和刻度。迢迢:远貌。阑:尽。寂寥:寂寞冷清的样子。剑光:指剑光寒,形容孤独。杵:舂米的工具。霜堕:霜落。湘山:地名,在今湖南省。湘水支流潇水、蒸水汇合处一带,是楚地名胜古迹,多产奇花异草,为楚国故土。烽火:古代边境报警信号。楚城:指战国时的楚国都城陈城。楚城残:楚城已残破。头白不归去:年老体衰,不能再回故乡了。 【赏析】
【解析】 此诗写于诗人流寓岭南时。首联“雁”是秋声,也是诗人的别称,“过”是远行,“来悲”是归来。颔联写雁归途中所见。颈联写雁落楼时之情景。尾联写雁落楼后之心情。 【答案】 (雁)远渡湘江水,来悲海国秋。 译文:大雁远远地渡过湘江,飞回祖国的大海。 注释:湘江,即潇湘二水汇合之处,在今湖南省一带;“海国”,指中原。 赏析:此诗起笔写雁,既点出“雁”字,又为下文设伏笔,使全篇浑成一体
眼复明呈诸旧游 不相信我的眼中再出现昔日的光辉,我的眼睛依然能够照见古今。 皇天终不弃,孤客亦何心 难道上天会抛弃我,一个孤独漂泊的旅人有什么可担心的? 身世宜新哭,山川续旧吟 我的人生应该以哭泣来表达,而我的心灵则应该继续吟咏那古老的山河。 但能从我好,穷饿自鸣琴 只要有好的心态,即使在极度困苦中也如同演奏着一曲美妙的琴音
【注释】 牢落:孤寂,凄凉。乌泾寓:作者寓居乌泾时所建的草舍。席帽峰:在江苏常熟西南,山势奇特,有“席帽”之称。艰危二句:形容自己年高体弱,两鬓斑白,飘泊不定,生活困苦。一孤筇:指拄着一根筇竹杖。筇竹,一种细长而坚硬的竹子。天地诗边泪:指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句。客里烽:指诗人客居他乡,心念故土之情,如同烽火一样燃烧。故丘二句:问自己的坟墓在哪里?惆怅望云松
诗句释义 1 东轩对月:在东方的亭子(东轩)观赏月亮,形容景色清幽。 2. 今夕不为乐:今晚没有娱乐的心情。"今夕"指今晚;"不为乐"指不感到快乐。 3. 明月窃笑之:明亮的月亮似乎在暗自嘲笑我。"窃笑"表示偷偷地笑;"之"代指我。 4. 故人有好怀:老朋友心情很好。"故人"指老朋友;"好怀"指愉悦的心情。 5. 招我坐轩墀:邀请我去亭子里坐着。"轩墀"是建筑上的一种设计,指亭子的台阶或平台。
【注释】 寒夜:指深秋的夜晚。 细雨扑南窗,孤鸿愁北渚——细雨打在南窗上,一只孤独的鸿雁在北方的水中徘徊,发出悲凉的声音。 寒夜角音阑,空阶木叶聚——深更半夜,凄凉的号角声渐渐消失了,落叶纷纷地落在空荡荡的台阶上。 于以临高秋,忽焉怀古处——用什么来面对这深秋时节,忽然想起了往昔那些历史遗迹。 巢许已成名,唐虞亦徒苦——巢父和许由已经成名了,而唐尧和虞舜也是白白受苦。 悲歌复长啸
冬日同徐息溟登野阁望华山残雪吊李介立先生 与子一登眺,谁人载酒来。 江声吹不尽,烟色晚还开。 山远明余雪,天高老异才。 寸心双目里,何限夕阳哀。 【注释】 1. 同:与……一起,此处指一同登山观赏。 2. 一:一次 3. 眺:眺望 4. 谁人载酒来:谁还能载酒前来? 5. 江声吹不尽:江水的声音仿佛无法吹尽。 6. 烟色晚还开:傍晚的烟色又重新开放了。 7. 山远明余雪:山峰在远处显得更加明亮
霜浓日瘦半溪阴,一片西风百感侵。 穷海天高寒鬓影,空山木落老秋心。 年荒贫病坚辞鹤,灶冷凄凉泣问琴。 却叹吟残重寂寞,更谁载酒过花林。 注释: 1. 霜浓日瘦半溪阴:描述秋天的景象,霜气浓重,太阳显得瘦弱,一半的影子被树荫遮住。 2. 一片西风百感侵:感受到强烈的西风,心中充满了各种情感。 3. 穷海天高寒鬓影:形容自己像在大海边缘一样感到孤独和无助。 4. 空山木落老秋心:形容自己在深山中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荒凉景象的诗歌。诗的前四句写荒凉的县城,后四句写荒凉的小市和居民的生活。前四句写县城的荒凉,突出“萧条”二字。这两句诗是全诗的关键所在,也是诗人感情发展的线索。“寂寞经荒县”,写出了县城的荒凉,而“只几家”则更突出了荒凉的程度。“边云迷古堞”一句,以景衬情,写出了荒凉的景象。“嶂月冷清笳”一句,以声衬情,写出了凄凉的气氛。后四句写小市的荒凉,突出了荒凉的程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的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句,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诗首联写诗人乘舟行于江上,感叹自己身不由己地四处飘泊;颔联写夜宿岸边,只见残败的芦苇在风中摇曳
【解析】 此诗写于诗人流寓岭南时。首联“雁”是秋声,也是诗人的别称,“过”是远行,“来悲”是归来。颔联写雁归途中所见。颈联写雁落楼时之情景。尾联写雁落楼后之心情。 【答案】 (雁)远渡湘江水,来悲海国秋。 译文:大雁远远地渡过湘江,飞回祖国的大海。 注释:湘江,即潇湘二水汇合之处,在今湖南省一带;“海国”,指中原。 赏析:此诗起笔写雁,既点出“雁”字,又为下文设伏笔,使全篇浑成一体
【注释】 清漏:夜深时计时用的滴漏。漏,古代计时的器具,以铜制,刻有度数和刻度。迢迢:远貌。阑:尽。寂寥:寂寞冷清的样子。剑光:指剑光寒,形容孤独。杵:舂米的工具。霜堕:霜落。湘山:地名,在今湖南省。湘水支流潇水、蒸水汇合处一带,是楚地名胜古迹,多产奇花异草,为楚国故土。烽火:古代边境报警信号。楚城:指战国时的楚国都城陈城。楚城残:楚城已残破。头白不归去:年老体衰,不能再回故乡了。 【赏析】
【诗句解释】 1. 乱蝉嘶夕阳:乱蝉,指杂乱的蝉叫声,夕阳,指夕阳时分。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乱蝉的叫声中,我们听到了夕阳的声音。 2. 小院初过雨:小院,指庭院,初过雨,指刚刚经历过一场雨。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的院子刚刚经历了一场雨。 3. 三径无人问:三径,指的是一条小路,无人问,没有人来询问。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条小路上没有人来询问。 4. 落叶深如许:落叶,指凋零的树叶,深如许,深深地
注释: - 金沙港:指的是杭州西湖边的一个地方,以产金闻名。 - 延青水榭:是西湖边的一个景点,以水榭而得名。 - 联:这里应该是指对仗、对偶的手法。 译文: 镜面般的湖光映照在苏堤,一线碧波横卧窗前; 云端上的梵唱回荡,千道山路压在阁楼之上。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杭州西湖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诗中"镜面湖光"和"云端梵唱"两个意象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西湖的美丽
【注释】 1. 观音阁:在今四川成都。 2. 妙带:指美妙的声音。 3. 广长舌:形容声音洪亮而悠扬。 4. 山色:指山的景色。 5. 清净身:指清静无为。 【赏析】 此诗以声和色作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怀。全诗语言优美,富有韵味
浮山 巉岩邃洞枕溪流,水拥云封势若浮。 常恐随潮归渤海,虚疑垂舫在瀛洲。 帆樯历历通吴楚,塔院巍巍逼斗牛。 仙客留题同不朽,石床苔壁几经秋。 注释: 1. 巉岩邃洞枕溪流,水拥云封势若浮:描述浮山的山体陡峭,深邃的洞穴傍着溪流,水流环绕着山峰,山峰如同浮动在空中,形象生动。 2. 常恐随潮归渤海,虚疑垂舫在瀛洲:诗人担心自己的身躯随着潮水的涌动而回归到渤海,又怀疑自己像古代的船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