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落乌泾寓,荒凉席帽峰。
艰危双老鬓,飘泊一孤筇。
天地诗边泪,江山客里烽。
故丘何处问,惆怅望云松。
【注释】
牢落:孤寂,凄凉。乌泾寓:作者寓居乌泾时所建的草舍。席帽峰:在江苏常熟西南,山势奇特,有“席帽”之称。艰危二句:形容自己年高体弱,两鬓斑白,飘泊不定,生活困苦。一孤筇:指拄着一根筇竹杖。筇竹,一种细长而坚硬的竹子。天地诗边泪:指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句。客里烽:指诗人客居他乡,心念故土之情,如同烽火一样燃烧。故丘二句:问自己的坟墓在哪里?惆怅望云松:指眺望天空的云彩,思念家乡的松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乌泾时的感怀之作,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身世的深深眷恋之情。
首联“牢落乌泾寓,荒凉席帽峰”,写自己流寓异乡的凄凉境况。“牢落”,孤独冷落;“乌泾寓”,即诗人所居之茅屋。诗人用“牢落”二字形容自己的境遇,可见其心境之悲凉、心情之抑郁。“席帽峰”,位于江苏常熟市西南,形同一顶无沿的帽子,山峰突兀,颇为壮美。诗人在此寄居期间,虽身处美景之中,但内心却是一片荒凉,这既反映了他内心的苦闷,也表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颔联“艰危双老鬓,飘泊一孤筇”,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艰辛岁月。“艰难”,指人生道路的坎坷不平;“危”,指危险,困难。这里用“双”字形容自己年迈多病,身体已经衰败不堪,“飘泊”,形容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状态。诗人用“一双老鬓”比喻自己年岁已高,“一孤筇”则是对自己拄着一根筇竹杖四处漂泊生活的写照。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自己的形象,展现了一位老翁在艰难中挣扎前行的艰辛历程。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颈联“天地诗边泪,江山客里烽”,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诗边泪”,指杜甫在《登高》中所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如江水般汹涌澎湃,难以抑制。“江山客里烽”,是指诗人客居他乡时,心中总是惦记着故土和亲人。这里的“客里烽”象征着家乡的战事和亲人的安危,让诗人心如刀绞,无法安宁。
尾联“故丘何处问,惆怅望云松。”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故丘”,指的是诗人的故乡;“惆怅”,表示诗人内心的无奈和悲伤;“望云松”,则是诗人仰望天空中的云彩,思念家乡的松树,寄托了对故土的深情厚意。
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诗人流离失所的悲惨境遇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哀愁,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