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巅昼忽暝,飒然生凉吹。
凭高俯园林,迷蒙但空翠。
晴游非不佳,既雨转深邃。
假盖问禅僧,下岭款萧寺。
入门旋出门,缓步俄焉至。
园丁导我行,幽景天然异。
有泉注作池,其源本第二。
云根古苔斑,木杪苍烟腻。
石径小桥通,深院幽篁媚。
一览得其全,闲身片时寄。
【注释】
- 雨中:在下雨。慧山:位于今江苏苏州市西郊的一个著名风景胜地。秦氏园林:即秦观的别墅,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北郊。
- 山巅:山峰之巅。昼忽暝:白天忽然天暗。
- 飒然:形容风声。生凉:产生清凉的感觉。
- 凭高俯园林:站在高处俯瞰园林。园林,指园林中的亭台楼阁等建筑。迷蒙:朦胧不清的样子。但空翠:只有绿色的树木。但,只是;翠,树叶的绿色。
- 晴游:晴朗时游览。非不佳:不是很好。既雨转深邃:既然下雨,景色变得深奥了。既,表转折关系。
- 假盖:指僧帽或僧人头上所戴的头巾。问禅僧:向和尚求教。假盖问禅僧,下岭款萧寺:在下山途中,向和尚求教。假盖,僧帽。款,拜访。萧寺,古寺庙名。
- 入门旋出门:进入园林后,很快出来。旋,不久,很快就。慢步俄焉至:慢慢地走一会儿就到了。俄,不久,一会儿。
- 园丁:园林工人。导我行:带领我游玩。
- 幽景天然异:美丽的景色自然与众不同。
- 云根:指云朵的根,也比喻树根裸露在外的地方。古苔斑:指古树根上长满了青苔。苍烟腻:青色烟雾弥漫着,给人以浓密的感觉。
- 石径小桥通:石头铺成的小路,小桥相通。石径、小桥都是园林中的景观。通:可以通行。
- 深院:深深庭院。幽篁媚:幽静竹林中的竹子很迷人。
- 一览得其全:一眼望去就看到了整个园林的美丽景色。得,领会、欣赏到。全,整体、全部。
- 闲身片时寄:把身体暂时放下,寄托在这里享受一下。闲身,闲暇的身体;片时,一时;寄,这里是“寄寓”的意思,这里指暂时居住。
【赏析】
此诗描写作者于雨中游慧山秦氏园林所见之美景。诗分两段,前四句写雨中登山,后八句写园中游赏。
开头两句点明题面:“山巅昼忽暝”,说明天气已晚,太阳快要落山了。“飒然生凉吹”,一阵凉爽的风从山上吹来,使人感到十分舒适惬意。这两句为后文游园作好铺垫。
接下来四句是写登高临下的所见所感。“凭高俯园林”,登上山顶,向下望,只见一片迷蒙的绿意;“迷蒙但空翠”,只看到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木,看不到什么别的景物。“晴游非不佳”,虽然现在天气晴朗,但是游园的感受却不如下雨时的好,因为下雨的时候,天空更加阴沉,空气更加清新。这里表现了作者对雨天的偏爱。“既雨转深邃”,既然下雨了,景色就变得更加深奥莫测了。这里既表现了作者对雨天的喜欢,也表现了他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光,以及他善于以不同的感受去体验同一事物的审美情趣。
接着四句是写游园过程中的具体见闻。“假盖问禅僧”,作者在山下的一座寺庙里遇到了一位和尚,便上前向他请教关于园林的问题:“下岭款萧寺”。下岭,指的是从山顶下来;萧寺,指这座山林中的一座寺庙。“入门旋出门”,刚一进门,就马上又出来了,说明这个园林非常美丽,令人流连忘返。“缓步俄焉至”,在园林里慢慢走着,不一会儿就到了园林的出口。这几句诗通过与禅僧的对话,生动地写出了园林的美丽,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最后六句是写园内的具体景致。诗人首先描写了“有泉注作池”的景象,接着又写到“其源本第二”,说明这个池塘的水是从山涧流过来的。然后写到了云根和木杪(mùsù)上的苍烟,最后写到了石径和小桥上的流水潺潺。这六句诗通过对园林内不同景观的刻画,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山水画卷之中。
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含蓄,意境深远而优美,充分体现了苏轼诗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