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峦一带明残阳,林花掩映春风香。笋舆得得忘路长,九峰遥障波汪洋。
陈山屼峍临中央,振衣直上登高冈。海天渺渺云水黄,陡然突起涛头狂。
海风吹水势莫当,凭空壁立千丈强。冯夷击鼓角龙翔,银楼十二随飞扬。
仰观俯瞩何茫茫,须臾捧出玻璃光。白波万顷摇扶桑,蜃楼鲛室争辉煌。
潮平忽见遥山苍,数峰若与船低昂。吁嗟乎!潮汐往来那可测,安得假我凌风翼,飞向瀛洲问消息。
【注释】:
1、冈峦:指山。
2、明残阳:天边残留的落日,即傍晚。
3、林花:指春天的花朵。
4、笋舆:小木制的车。
5、九峰:山峰。
6、冯夷:传说中的河神。
7、银楼:形容水波荡漾如银装素裹。
8、扶桑:太阳。
9、蜃楼: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奇观。
10、鲛室:传说中海底鲛人的居所。
【赏析】:
《陈山观海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古体诗。全诗描写了陈山之巅观看大海的壮阔景象,并借景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世事难料的感慨。
首联“冈峦一带明残阳,林花掩映春风香”,以“冈峦”开篇,描绘出一幅陈山之巅夕阳西下,余晖洒满群峦的图景。而“林花”二字则点明了此时正值春光明媚之时,花儿烂漫开放,花香四溢。这两句诗通过“明残阳”与“林花”的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美丽的氛围,为下文进一步描绘海景打下了基础。
颔联“笋舆得得忘路长,九峰遥障波汪洋”,则是对海景的进一步描绘。在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笋舆”这一意象,形象地展现了小木制车行驶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的情景。而“九峰”二字则点明了此处地势险峻,群峰耸立的景象。再加上“遥障波汪洋”,更是将海天的广阔无垠、波涛汹涌的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壮丽的海天之间,感受到那份浩渺与壮美。
颈联“海风吹水势莫当,凭空壁立千丈强”则是对海风的进一步描绘。在这里,诗人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海风比作一位威猛的勇士,它呼啸着吹动海面上的波浪,使得海水翻滚激荡,形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画面。同时,“凭空壁立千丈强”也形象地描绘出了海风强劲有力的特点,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尾联“冯夷击鼓角龙翔,银楼十二随飞扬”则是对神话传说的描绘。在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冯夷击鼓角龙翔”这一典故(出自《拾遗记》)来营造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而“银楼十二随飞扬”则描绘出了十二座巍峨壮观的楼阁在海浪之上飘浮的景象,令人陶醉其中。这两句诗不仅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将神话传说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奇幻色彩。
《陈山观海歌》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而壮丽的自然画卷。诗中的景色既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又有人类智慧的巧妙创造。无论是山峦的巍峨、海浪的汹涌,还是神话传说的神奇,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诗人还通过对人生无常和世事难料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这种既具有审美价值又富有哲理性的诗歌作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