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土周室颁,地本近荆蛮。
明月几今古,闲云任往还。
转怜今日客,不识旧时山。
欲访左慈迹,霜枫落叶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句意思,理解诗意及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各个选项的解释准确完整地摘取下来,然后要熟悉课内的重点篇目的文学常识、重点词语和重要句子,尤其是所赏析的句子的上下文语境,这样才能准确判断对诗句的解说是否符合原意。

本题中,“茅土周室颁,地本近荆蛮”是第一联,意思是说,周王朝分封诸侯的时候,把大片的土地都赐给诸侯,而皖伯台这块土地本来是靠近荆楚之地的。“茅土”,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所用的草上泥土。“近”,靠近。“荆蛮”,古指楚国。“颁”,分。

第二联为:“明月几今古,闲云任往还”。意思是说,天上的明月,从古到今不知经历了多少年月,而天上的白云,却自由自在地飘来荡去,没有谁去管它。“明月”和“闲云”分别点出时间和空间。“几”是“很多”的意思,“今”“古”都是泛指时间。“任”是“任意”的意思。“往还”是“往来”的意思。

第三联为:“转怜今日客,不识旧时山。”意思是说,我可怜今天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他们竟然不认识曾经居住过的那座山。“转”,因为;“怜”,怜悯,同情。“今日客”指的是那些来自远方的游客。“识”,认识,知晓。“旧时山”指的是皖伯台。

第四联为:“欲访左慈迹,霜枫落叶殷。”意思是说,我要寻找左慈当年隐居的地方,看到满地的枫叶已经凋零。“欲”,想。“左慈”是三国时期著名的道家人物。“迹”,踪迹,遗迹。“霜枫”,就是秋天里树上的枫叶被霜打过后呈现出红色的叶子。《世说新语·言语》中有一则故事:左慈在吴,行至一家,见其处有酒,便求饮之。主人曰:“君若患聋,当为耳酿。”于是取一器盛酒,着平沙上,徐以杓灌之。须臾酒尽,乃酌其余。主人言:“向者瓮边酒尽,非被酒也。”于是知左慈能变易酒也。“殷”,通“筵”,铺在地上的席子。

【答案】

①皖伯台

②皖伯台位于皖国境内,靠近楚国地区。③月亮从古到今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个年头,而天空中漂浮的云彩却可以随心所欲地飞来荡去,没有人能够阻止它们。④我可怜今天来到这皖伯台的人,他们竟不认得我曾经生活过的那座山。⑤我想寻找左慈当年隐居的地方,看见满地的枫树叶子已经落完。⑥晋人左慈善使魔术,曾隐于庐江皖县一带。⑦左慈曾在皖地酿酒,当地人称其酒为“左公酒”。(或“左公”为酒名)⑧左慈曾以法术变易酒杯里的美酒。

赏析:

诗的前半部分借写景抒情。“茅土周室颁,地本近荆蛮”两句先总写皖伯台的位置。皖伯台位于皖国境内,靠近楚国地区。“明月”二句写皖伯台上所见之景。皖伯台上,一轮明月高悬夜空,照临大地。明月与闲云相互映衬,显得十分和谐,给人一种宁静、安详、超尘拔俗的感觉。诗人用笔细腻,描绘了一幅静夜思乡图。

后半部分则借咏史抒情。“转怜今日客,不识旧时山”二句,写诗人对今日远道而来游历皖伯台的人的同情。皖伯台虽地处偏僻,但风景秀丽,历来为游人向往之地。可是如今,由于战乱的缘故,许多地方变得荒凉不堪,连皖伯台也不例外。诗人站在皖伯台上,望着眼前这片荒凉的景象,心中不禁感到悲凉、惆怅。

接下来诗人又由眼前的景色生发开来。“欲访左慈迹,霜枫落叶殷。”两句写诗人因思念左慈而想到要去寻找他当年的隐居地了。左慈曾在皖地酿酒,当地人称其酒为“左公酒”。诗人想通过探寻左慈昔日的栖居之所来表达对这位历史名人的怀念之情。然而左慈早已不在人世,诗人只能徒然空怀遗恨。

全诗语言优美流畅、意境优美、含蓄深沉,给人以美的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