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更阑后,凉风拂我衣。
钟鸣残月暗,星隐曙光稀。
砌下惊虫语,林间乍鸟啼。
晓来烟雾重,红日影迷离。
不寐
不寐更阑后,凉风拂我衣。
钟鸣残月暗,星隐曙光稀。
砌下惊虫语,林间乍鸟啼。
晓来烟雾重,红日影迷离。
译文: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深夜时分,一阵凉风吹过,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我的衣服上轻轻掠过。
远处的钟声响起,但月亮已经快要落下,夜色变得暗淡无光,星星也隐没在曙光里显得越来越稀少。
我坐在窗下的台阶上看,发现地上的蟋蟀在叫唤;我走进树林中,忽然听到鸟儿的叫声。
清晨,浓雾弥漫,阳光透过云层时显得有些模糊;太阳的光芒似乎被云雾遮挡,给人一种迷离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以“不寐”为题,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夜晚的景象和感受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的“不寐”二字,既表达了诗人的失眠之苦,也透露出他对夜晚景象的关注和感慨。
首句“不寐更阑后”,点明了时间已是深夜时分。诗人躺在床上辗转难眠,这种无奈与困顿之情溢于言表。接着,“凉风拂我衣”,描绘了夜晚的微风轻拂,给人一种清冷之感。这两句诗通过对时间和天气的描述,为接下来的描写铺垫了背景。
“钟鸣残月暗,星隐曙光稀”两句,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明亮的月光和微弱的曙光进行对比。这里的“残月”和“稀”等词语,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夜晚的幽静与寂寥。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让月亮和星光仿佛有了生命,与诗人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最后两句“砌下惊虫语,林间乍鸟啼”和“晓来烟雾重,红日影迷离”,进一步描绘了清晨时分的景象。诗人坐在窗下观看蟋蟀在台阶上叫唤,听到鸟儿在树林中啼叫。而“晓来烟雾重,红日影迷离”两句则将视线引向天空,描绘了晨雾缭绕、阳光朦胧的情景。这些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使得整个夜晚的景象更加立体和生动。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想象,将夜晚的景象和感受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以“不寐”为题,通过对时间和天气、人物和动物等元素的巧妙组合和运用,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