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教分流印度波,至今衣钵北恒河。
从无居士来苏轼,不见高僧出矩罗!
出世托言空所有,名山此辈占居多。
香花供养闲无事,嘿听猿啼与鸟歌。

【注释】

象教分流印度波,至今衣钵北恒河:象教是佛教的一种流派,起源于印度,在中亚、南亚和东南亚广泛传播。衣钵,佛教徒用来传递教义的袈裟和僧团法器,是传法的载体。“北恒河”,指中国北部的大渡河(即雅砻江)和大雪山(即岷山),因为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以后,主要沿着南北两路传入,北路就是由四川入藏,经青海、甘肃等地向北方传播;南朝宋末僧人慧远自庐山东林寺西行至长安,又由长安南下入蜀,后住于成都之草堂寺,此为南宗禅宗的发源地,而其衣钵相传,也多由南方传入中国。

从无居士来苏轼,不见高僧出矩罗!: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矩罗,指南朝梁武帝时僧人达摩所居之地天台山,有佛光显现,故名。

出世托言空所有,名山此辈占居多:出世是指远离尘世,超脱世俗生活,寻求精神解脱或宗教上的寄托。这里说佛教的教义认为一切都是虚幻的,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没有真实的本体。所以佛教强调要离欲修心,追求涅槃之道。名山,泛指有名的高山。

香花供养闲无事,嘿听猿啼与鸟歌:香花供养,指用香花供奉佛像,以表虔诚之心。“嘿”,沉默、静默的样子。猿啼鸟歌,指自然界的声音。

【赏析】

这首七绝描绘了作者游历四川雅安天台山的情景。诗中对佛教的传播历史进行了概括,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理解。诗人认为佛教的教义认为一切都是虚幻的,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没有真实的本体。因此,他主张要离欲修心,追求涅槃之道。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描述了佛教的传播历史及其在中国的影响。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他认为佛教的修行应该超越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最后两句描写了作者在天台山上游览时的所见所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