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窗初日鸟鸣辰,斜折诗筒得句新。
我亦笑君多事甚,岁除无债又赊春。
注释:竹窗初日,鸟儿的鸣叫声在清晨响起。斜折诗筒,得到一句新颖的句子。我笑你(赵玲史)多事,因为新的一年又到了,却还没有欠债。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除夕夜与朋友相聚时即兴创作的。诗中描述了诗人在新春佳节之际,和朋友一同饮酒、吟诗、赏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人也在诗中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乐观的态度,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竹窗初日鸟鸣辰,斜折诗筒得句新。
我亦笑君多事甚,岁除无债又赊春。
注释:竹窗初日,鸟儿的鸣叫声在清晨响起。斜折诗筒,得到一句新颖的句子。我笑你(赵玲史)多事,因为新的一年又到了,却还没有欠债。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除夕夜与朋友相聚时即兴创作的。诗中描述了诗人在新春佳节之际,和朋友一同饮酒、吟诗、赏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人也在诗中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乐观的态度,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诗作,然后根据选项的要求,结合具体内容逐项分析。此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考生应按照这一要求进行作答;另外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注释,如“乙未(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羁旅”等。最后要附上赏析,注意字数限制。 “此地原羁旅,逢君是故人。”首联交代诗人当时客居在鮀浦的原因,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羁旅”即羁留漂泊之人
送王泳翔屏山访友(辛卯至癸巳(光绪十七年、一八九一~十九年、一八九三))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名山有佳友,相得每相从。 - 注释:“名山”指的是著名的高山,“佳友”指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和期待,他们在一起时总能相互陪伴、相互欣赏。 - 译文:那些闻名的高山,那里有着与我志趣相投的好友们,他们总是相互陪伴,相互欣赏。 2. 古木斜阳挂,迷津野老逢。 - 注释
【注释】 台:指台湾。乙未: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九叶”:指清朝灭亡后,台湾先后由不同政权统治的情况。“自处贫非病”:说自己贫困不是病态。“相传笔代耕”:说传家以写诗为业。“问天何罪戾?误我是功名”:问苍天为何有这等罪过;误我一生是功名。“一掬思乡泪,松楸弃祖茔”:流下思乡的泪水,放弃祖宗的基业。“松楸”:松木棺材。“一掬思乡泪”即一掬思乡之泪,形容悲苦之情。 【赏析】 此诗题作“台感”
【解析】 (1)乙未,即光绪二十一年(1895),是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一年。诗人在台南筹防局时,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感慨颇深。“忆昔”二字总领全诗,表明诗人回忆往昔的情景。 (2)“乡人”,指当地的老百姓。“义愤同”,意指乡人与作者有共同的义愤。 (3)“黔驴”,指贵州产的驴。《黔游记》载:“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见之者无不愕跃。”意思是说贵州没有驴,有人将一只贵州驴运到京城
秋河再宴也是园倒叠前韵 其二 (丙申(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在宴会上,宾主之间共同品味诗词之美,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下面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 1. 当筵无俗客,宾主共徘徊: - 无俗客:宴会中没有普通世俗之人,只有高雅的宾客。 - 宾主共徘徊:主人和客人一起徘徊,相互欣赏对方,体现了宾主间的和谐与尊重。 2. 帘影入纤月,车声响薄雷: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孝弟皆天性,披图自有真。荆田欣爱日,萱国庆长春。燕喜诗歌鲁,乌私表欲陈。触予游子恨,风木倍思亲! 注释:孝顺和弟妹都是上天赋予的本性,看这幅画就能明白这一点。荆山田里的人喜欢阳光明媚的日子,母亲的生日就像春天一样生机盎然。燕地的人们喜爱唱歌跳舞(这里可能指燕赵地区的民风),乌鸦在树上筑巢,象征着人们内心的渴望。触动了我游子的哀愁,看到这棵枯死的大树,我更加思念亲人。
秋河再宴也是园倒叠前韵 其一 主人邀请重聚,几榻清幽无尘埃。日间畅游陶渊明,风流才子贺知章。众人皆为韵友,独我劳碌心未宁。仍忆兰亭雅集时,诸王皆是亲族朋。 注释与赏析 1. 注释: - 主人邀再饮:主人再次邀请大家共饮。 - 几榻净无尘:房间非常干净,没有一丝灰尘。 - 日涉陶元亮:日间游览陶渊明的田园生活。 - 风流贺季真:形容人才出众,风度翩翩如贺知章。 - 群公皆韵友
【解析】 本题是一道考查诗歌的内容、手法、语言以及思想情感的题目,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情感。这首诗的作者是陈宝琛,“喜”“赖”等字眼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之情;“有客悬徐榻,劳君下董帷”两句写自己设宴招待朋友的情景,“养亲原笔砚,报国此须眉”两句表达了诗人报效国家的决心,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感激和敬仰之情。 【答案】 ①我有幸与阁下相会,在潮州
【解析】 本诗的翻译,应做到“信、达、雅”,即忠实于原诗,准确达意,通顺流畅。 【答案】 (1)浮家寄鮀浦,独客入羊城。 译文:我漂泊在海上,独自来到广州。 注释:“鮀浦”指珠江口一带。“羊城”指广州,古称羊城。 赏析:此联点出作者的行踪和居处。作者由广东沿海而到广州,是因避战乱,寄身于此。 (2)地已牛皮弃,人馀虎口生。 译文:家乡的田地已变成荒草,百姓们却还活在虎口之中。 注释:牛栏栅
岁除日得家书(丙申(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 腊鼓催声急,惊心又岁除。 酒添游子恨,春入老兄书。 身世浮萍似,家山劫火馀! 辽东还白帽,明日愧华裾! 注释: - 腊鼓催促着新年的脚步声,让人心惊胆战地迎来了又一年的除夕夜。 - 酒桌上,我的心情更加沉重,因为家乡的亲人在远方传来了书信,带来了他们的消息和关怀。 - 我感觉自己如同飘荡不定的浮萍一般,不确定自己的命运归宿
【注释】 和赵玲史除夕即事原韵:和,应和;赵、史、玲,作者的朋友或熟人;即事,写眼前之事;原韵,即原作的韵。 风雪连天渐酿春,小园梅放一枝新。 风雪连天,渐渐酝酿出春天的气息(“酿”字) 小园里梅花盛开了一枝(“梅开”二字)。 万千忙处抽身出,静里裁诗欲寄人。 千万忙碌中抽出时间来(“抽身”二字),在安静的时候(“静里”二字) 裁制(“裁诗”二字),想要寄给远方的亲人(“寄人”二字)。 【赏析】
注释: 1. 歌儿名月宫者,以团扇索诗,作此应之:歌儿名叫月宫的人,用团扇来索求我的诗,我写下这首诗来回应。 2. 吴头楚尾驻婵娟,管领春风二十年:在吴地(今苏州)的头上和楚地(今湖北)的尾处停留,像美丽的月亮一样,统治着春天的风韵达二十年。 3. 何必东皇长作主,斯人斯扇两团圆:何必让东皇太一(即天帝)永远主宰一切,这个美好的人和他的团扇都是圆满的。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题发挥
【注释】 月宫:月中之宫殿,即月宫仙子。团扇:圆形的扇子,古代女子用来遮面或扇风的。香奁(xiánglián):女子梳妆用的镜匣。三郎:指唐玄宗李隆基,因玄宗喜弹琵琶,故称“三郎”。霓裳:唐代宫廷舞曲名,因舞时穿紫色罗衣而得名。 【赏析】 《酬郭侍御歌》,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咏团扇,抒写对生活、艺术与爱情的热爱。 第一句“歌儿名月宫者”,点明歌者身份,“月宫”为仙女居住之地,以喻歌者非凡的才艺
【题解】 此诗为咏物诗,通过描写梅花的风姿,表达了诗人对李丽川司马的敬慕之情。 【注释】 梅:即腊梅。 纨扇:指用纨素作成的扇子。 南枝:即南枝梅花,指在南方生长的梅树。 【译文】 漫天飞舞的雪花冻住了梅花,它迟迟不肯开放。 这可真是奇怪呀!老天爷偏心,不把春天送到南方来,却偏偏让北国的梅树先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大雪纷飞的冬天里,看到一枝寒梅独自开放,不禁赞叹不已
【注释】 林佑轩:诗人自指。同年:科举时代同榜考试中举的同乡。索画:求诗。台:指福建漳州,林佑轩故乡。续弦:旧时妻子去世后娶妾为妻,称续弦。可怜:可哀,可悲。独客天涯:身在异乡作客。着意看花:专程来看花。已二年:两年来。南枝:指梅花。闻道:听说。好消息:好兆头。逋仙:即谢灵运,晋宋间诗人,因爱山而隐居浙江剡县(今浙江省嵊县)东山之阴。不冷落:不受冷落。 【赏析】
诗句释义: 邱仙根工部以诗索画梅,用其原韵应之。 这是说邱仙根工部写了一首咏梅的诗来索要我的画梅作品。当时仙根掌教崇文书院,而余辞蓬壶书院之聘 讲学输君据上游,偷闲让我占林邱。 我辞去蓬壶书院的讲学任务,去向上游之地讲学;他则在山林之中偷得清闲。这两句是说他和我各守一方讲学,各有所得。 一枝圜点淋漓笔,写作梅花澹墨浮。 我用浓淡相宜的笔墨画出了枝干、花朵、花瓣和梅叶。这四句写画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