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难过时,春耕不可误。江南苦多霪,河北厌久煦。
地湿易蒸云,土碱能散雾。年年常觌此,惟祝顺旸雨。
纵然蒙天眷,更欲明三务。去岁银花盈尺余,今看滂沛满沟渠。
儿童应门有喜色,农夫奔走百愁舒。忙布种,治畦蔬,山谷原隰免欷歔。
四民俯仰皆安业,庙堂忧悯当少除。娱目怡心愿后乐,又虑夏秋苗何如。
仰冀阴晴无爽忒,方致大有登农书。
【注释】
五十一年:元稹在唐穆宗长庆五年(825),被贬为江陵士曹,到大和二年(828)才任膳部主事。春二月二十四日回銮遇雨:指诗人在大和二年三月回到长安,四月二十三日又因事被贬,五月二十八日才回到长安,所以称“遇雨”。
故作春雨行:以春天的雨水代替自己被贬的愁绪。
江南苦多霪:指浙江、江苏一带,因为经常下雨而感到苦恼。
河北厌久煦:指河北一带,因为长期干旱而感到厌恶。
地湿易蒸云,土碱能散雾:指湿润的地方容易形成云,干燥的地方容易形成雾气。
年年常觌此,惟祝顺旸雨:每年春天都会遇到这样的天气,只是希望它能够带来晴朗的天气。
蒙天眷:得到上天的恩泽。
银花:指盛开的花朵。盈盈尺余:形容花朵很多,像一尺多高一样。
滂沛:大雨倾盆而下的样子。
百愁舒:所有的烦恼都消失了。
忙布种,治畦蔬:抓紧时间种植庄稼,整理菜园里的蔬菜。
山谷原隰(xí):指山间的平地和低洼处。
四民俯仰皆安业:农民、商人、手工业者等各阶层的人们都能够安心地从事他们的职业。
庙堂:朝廷,朝廷中。忧悯:忧虑、怜悯。当少除:应该稍微减少一些忧虑。
娱目怡心愿后乐:使眼睛愉悦,心中满足,希望将来能够得到快乐。
方致大有登农书:这样才能有好的收成。
【赏析】
这首诗是元稹于大和二年(公元827年)春二月二十四日回长安时所写,写的是春天的气候特征,也表达了作者对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首联“春雨难过时,春耕不可误。”意思是说春天的雨水不好过,但是春天的耕种不能耽误。这句诗写出了春天气候多变的特征,也体现了农民们对春天的期盼之情。
颔联“江南苦多霪(yín),河北厌久煦(xù)。”意思是说江南地区因为连续的阴雨天气而感到苦恼,而河北地区则因为长期的干旱天气而感到厌恶。这句诗通过对江南和河北两地不同气候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不同地区的了解和关注。
颈联“地湿易蒸云,土碱能散雾。”意思是说湿润的地方容易形成云朵,干燥的地方容易形成雾气。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气候特征,也体现了自然界的神奇变化。
尾联“仰冀阴晴无爽忒(tè),方致大有登农书。”意思是仰望着天空希望能够晴朗一点,这样才能有好的收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定和农业丰收的期望。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描写了春季的气候特点,又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定和农业丰收的美好愿望。同时通过对江南和河北两地不同气候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不同地区的关心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