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仙丝,写美矉,依然南国娉婷。石畔浣纱今在否,溪流犹为人清。
兴亡吴越眉颦上。鸱夷枉铸遗像。日暮百花洲下路,珊珊步屧馀响。

【注释】

思越人:词牌名,又名“忆秦娥”、“一落梅”。此为小令。

余氏女子:作者友人的女儿。

绣西子浣纱图:指《浣纱图》。相传西施曾在苎萝山浣纱于若耶溪,故有《浣纱石》的传说。

程村:即程梦星,字村。

阮亭:即朱彝尊,字元章。

擘仙丝:以彩线画仙女。写美矉:以金线画美人。依然南国娉婷:像南方佳丽一样袅娜多姿。

石畔浣纱今在否:如今还在浣纱石旁边吗?石畔浣纱:相传西施曾浣纱于石旁。《吴地记》:吴王夫差葬西施于此。

溪流犹为人清:溪水仍然清澈见底,好像有人在这里洗涤过。清:清白、清澈。

兴亡吴越眉颦上:想到吴越的兴旺和衰败,不禁蹙起双眉。兴亡:兴盛和灭亡,这里指国家或政权的盛衰。吴越:泛指江南地区,因春秋时吴国和越国都曾建都于此而得名。

日暮百花洲下路:天快黑了,我在百花洲下的小路上行走。百花洲:即白乐天墓,在杭州西湖之畔。

珊珊步屧馀响:我缓缓走着,脚步声清晰可闻。珊珊:形容声音轻细。屧(jià):古代鞋。

赏析:

本曲是一首描写美人的词作。词的首句点明题旨:“题余氏女子绣西子浣纱图”,这是一首咏物词。次句“写美矉,依然南国娉婷”是说用彩线画成美女,依旧像美丽的南方佳丽一样婀娜多姿,十分生动形象。三、四两句“石畔浣纱今在否,溪流犹为人清”则想象这位佳人是否还像当年那样在浣纱石旁洗纱,而溪水还是那么清澈,仿佛有人在这里洗涤过,表达了对往昔美好生活的追怀之情。五、六句“兴亡吴越眉颦上”是说想起吴越的兴亡,不禁蹙起双眉;“日暮百花洲下路”则是说天快黑了,我在百花洲下的小路上行走,暗示着自己身世飘泊,羁旅行役的凄凉之感。最后一句“珊珊步屧馀响”,则表现了作者缓缓走着,脚步声清晰可闻的悠然自得之态。全词通过咏物抒情,寄慨遥深,意境幽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