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生已拜尚书尹。毛生又摄中书品。橘叟千头,竹君千户,尽领通侯印。
羽客乘轩花锡衮。先生岂合长栖遁。官柳排衙,官蛙叠鼓,官补南柯郡。

注释:

曲生:指张籍,字文昌。毛生:指白居易,字乐天。橘叟:指贾岛,字浪仙。竹君:指刘禹锡,字梦得。羽客:指王之涣,字仲初。先生:指李白,字太白。官柳:指李绅,字公垂。官蛙:指韩愈,字退之。南柯郡:指刘向,字子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通过对几个官员的描写,讽刺了那些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实质的人。

第一句“曲生已拜尚书尹”,意思是说曲生已经拜为尚书了。尚书是古代的一种官职,相当于现在的部长或省长。这里用“拜”字,说明曲生已经得到了这个位置。但是接下来的两句“毛生又摄中书品”,“橘叟千头,竹君千户,尽领通侯印”,却让人感到有些出乎意料。这是因为在中国古代,中书品和通侯印都是非常高级的官职,一般人是很难得到的。这里用了“又”和“千”两个词,强调了毛生的官职之高和地位之重。

第二句“羽客乘轩花锡衮”,意思是说有个叫王之涣的人,他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花帽,坐在车上,好像是个很有身份的人。这里用了“乘轩”“花锡”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王之涣的高贵身份。

第三句“先生岂合长栖遁”,意思是说先生(指李白)怎么可以一直隐居呢?这里用了“岂合”一词,表达了作者对李白不善于处理政务的不满。同时,也暗示了社会上有些人只会逃避现实,而不愿面对问题。

第四句“官柳排衙,官蛙叠鼓,官补南柯郡”,意思是说官员们正在排着队上班,就像在演戏一样。这里的“排衙”是指官员们早晨去衙门签到的情景;“叠鼓”则是指官员们上朝时敲鼓报时的场面。最后一句“南柯郡”,指的是一个虚构的地方,用来比喻那些虚幻的事情或者没有实际意义的事物。

全诗通过对几位官员的不同描述,讽刺了一些人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实质的问题。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一些官员不务正业、逃避现实的不满情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