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夜雨催秋去。
凄凄晓角留秋住。
离燕无声,断鸿一叫,两地都无据。
层层叶下梧桐树。
千林景色全非故。
极目苍凉,满腔懊恼,今古消魂处。

【赏析】

这是一首秋夜怀人之作。首句写“雨”,次句写“晓角”,都是渲染气氛;三、四句写离别的燕子和孤飞的鸿雁,都无栖宿处;五、六句写落叶满地,景色全非,突出了秋的凄凉,也暗写了词人的愁苦心情。最后两句是说:极目苍凉,满腔懊恼,今古消魂处。抒发了词人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起首二句先点出“秋”字,以渲染氛围。三、四句写离燕无声、断鸿一叫,两地都没有着落,表现了秋夜凄清的氛围。五、六句写落叶满地,景色全非。“极目苍凉”,“苍凉”一词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悲凉之感。结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思念亡妻的愁苦心情。

此词在艺术构思上颇具特色。它没有像一般的羁旅词那样,从游子的思乡出发去写,而是从秋日的景物落笔,以景衬情,借景抒情,把羁旅之愁融于自然之中。上片先从“雨中花”写起,再写到“本意”,即萧萧夜雨、凄凄晓角、离燕、断鸿,以及梧桐叶落等自然景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幅秋天的图景,从而烘托了“本意”。

过片承“本意”而来,由写秋景转而写秋声。这秋声包括秋虫声、秋鸟声。“离燕无声,断鸿一叫”,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既写出了秋夜的寂静,又写出了词人内心烦乱不安的心情。

下片换头“千林景色全非故”,进一步写景,以景衬情。这里所说的“故”,应理解为“昔日”。这句是说,昔日那千树林立、万木葱茏的情景已不复存在了。这一句既写出了秋色的衰败,又暗示出自己仕途的坎坷,更透露出作者对故园的无限眷恋之情,同时与开头“秋去”相呼应。

过片“极目苍凉”,是说极目远眺一片苍凉的景象。这一景象既是眼前所见,又是心中所感,因此说它是“极目苍凉”。“满腔懊恼”是指心中充满烦恼。这一“懊恼”是“极目苍凉”的结果。“今古消魂处”是说今古之间只有这个地方令人销魂。这一感叹既是眼前所见,又是心中所感,因此说它也是眼前“苍凉”“满腔懊恼”的结果。

此词在艺术构思上独具匠心。它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秋天的凄风苦雨与春天的明媚风光相对比,将秋天的萧条冷落与春天的繁荣富庶相对比,通过这样的对比来反衬出自己的孤独、寂寞和痛苦之情。此外,词人还善于运用象征手法,如梧桐叶的凋零象征着生命的衰老;而词人自己则正是在这生命的衰老中感到惆怅和失落,所以这里的梧桐叶也象征着他心中的悲哀和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