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然深省,早钟声歇处,半窗冷月。
四壁跫吟欺我梦,一盏青灯明灭。
淡泊谁怜,萧疏已极,独自心悲咽。
同人引去,蓦见三幡齐列。
问道清净旃檀,常年极乐,匝地优昙钵。
说不尽轮回转眼,敢问诸天菩萨。
摄足和南,肃衣参礼,解脱浮生结。
更无挂碍,两堂何用饶舌。

【注释】:

百字令:词牌名。又名“满江红”、“湘月”等。每首有八句,上下片各四句,上下阕之间不换韵。双调,九十四字。上片九句三平韵,下片七句三平韵。

雨香精舍:地名,在今安徽寿县。

猛然:突然。

深省:深深地反省。

早钟声歇处:清晨的钟声停止的地方。

半窗冷月:一半的窗户中映出寒冷的月亮。

四壁跫吟:四周墙壁传来脚步声,好像脚踩在地面上。

欺我梦:欺骗我的梦境。

一盏青灯明灭:一盏闪烁不定的青灯,时明时灭。

淡泊谁怜:淡泊名利,谁能同情?

萧疏已极:形容环境凄凉,已经极其萧条了。

独自心悲咽:独自一个人心里悲伤得哽咽。

三幡齐列:三座佛像排成一排。

道(dào):佛教用语,指佛法、修行。

摄足(suō zú)和南:即佛顶,是释迦牟尼头顶上的宝珠。

肃衣参礼:整理衣服,恭敬地参加祭祀。

两堂:寺庙的大殿与配殿。

饶舌:说多余的话。

【赏析】:

这首《百字令》词写于作者晚年,其时他居住在安徽寿县的雨香精舍。雨香精舍原为唐代著名和尚鉴真所建,鉴真在此译经讲律,弘扬佛教。宋神宗元丰三年(1084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曾居住于此,因此对这里有着特殊的感情。本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上片起句,写自己忽然间从深深的反省中觉醒过来,听到晨钟暮鼓的声音已经停止了。此时,只有半窗冷月,映照出四壁。这一句,既是实写,又含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自己心境的变化。

过片“淡泊谁怜”,写自己虽然淡泊名利,但又有谁能理解自己的孤独与悲凉呢?“独立空阶”,进一步描绘了自己的孤寂处境。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下片起二句:“问道清净旃檀,常年极乐,匝地优昙钵。”这是作者对佛教的赞美。他认为佛教的教义是清净的,极乐世界也是存在的,而优昙钵花更是佛家的象征。这几句,表达了作者对佛学的喜爱与敬仰。

“说不尽轮回转眼,敢问诸天菩萨”。这一句,既是对佛教教义的赞美,也是对自己人生境遇的一种反思。他认为,人生短暂如转瞬即逝的轮回,而我们又能向佛菩萨请教什么呢?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敢问诸天菩萨”。

下片后五句:“摄足和南,肃衣参礼,解脱浮生结。”这是对佛教仪式的描述。通过这样的仪式,可以净化心灵,达到解脱的境界。然而,这种境界并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所以作者认为没有必要多说什么。最后两句:“更无挂碍,两堂何用饶舌。”则是对前面问题的总结。他认为,既然我们已经达到了解脱的境界,那么又何必去争论是非呢?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它以佛教为主题,通过对佛教仪式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领悟。同时,它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