搴幽缀山楹,解辙弄薜荔。
上交杉篁音,下瞰欲无地。
激波澹花林,翰墨散春气。
半壑异昏明,瑶琴枕独寐。
窥庭如在山,探山山晖閟。
有时风雨来,襟带乱空翠。
应闻天鸡鸣,或与猿鸟值。
出入径寸间,森然万象植。
云物敢秘精,造化同得意。
玄黄改橐籥,阴阳无根蒂。
振冠千载上,浩荡骋灵辔。

王郎移家桃源涧,搴幽缀山楹。

解辙弄薜荔。

上交杉篁音,下瞰欲无地。

激波澹花林,翰墨散春气。

半壑异昏明,瑶琴枕独寐。

窥庭如在山,探山山晖閟。

有时风雨来,襟带乱空翠。

应闻天鸡鸣,或与猿鸟值。

出入径寸间,森然万象植。

云物敢秘精,造化同得意。

玄黄改橐籥,阴阳无根蒂。

振冠千载上,浩荡骋灵辔。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他的作品以豪放派著称,此诗即是如此。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部分(1-2)
王郎移家桃源涧,
王郎(指作者自己)将家搬到了桃花源涧这个地方,桃花源涧是陶渊明笔下的一个虚构的地方,象征着远离尘世的宁静与美好。这里的“桃源”二字,寄托了作者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第二部分(3-5)
搴幽缀山楹,解辙弄薜荔。
采摘幽深之处的花木,缀接在山间的屋檐,解掉车轴弄出薜荔。这两句描绘了王郎移家后的生活环境。薜荔是一种植物,以其攀缘的特性被用来装饰房屋,增添了一丝自然之美。

第三部分(6-8)
上交杉篁音,下瞰欲无地。
向上与山间松柏相呼应,向下俯瞰则仿佛没有地面。这句表达了王郎居处四周环境的开阔与高远。杉树和竹子都是生长在山间的植被,此处形容环境之清幽。

第四部分(9-12)
激波澹花林,翰墨散春气。
激荡的水波轻轻拂动花朵,书卷散发出春天的气息。这里描绘了水波与花香相互交融的景致,以及文人学士读书时的雅致氛围。

第五部分(13-16)
半壑异昏明,瑶琴枕独寐。
山谷中的景象与白天黑夜不同,夜晚时坐在瑶琴旁入眠。这句表现了夜幕降临后,月光下山水间的美好画面,以及王郎在这样的环境中享受宁静时光的惬意。

第六部分(17-20)
窥庭如在山,探山山晖閟。
透过窗户看到庭院就像置身于山林之中,探索山峰时阳光渐渐被山峦遮挡。这句描绘了王郎通过窗棂观赏自然美景的情景,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七部分(21-24)
有时风雨来,襟带乱空翠。
有时风雨来临,衣襟飘散着青翠的山色。这句展现了自然环境中的变幻莫测,以及王郎在这种自然景观变化中的体验。

第八部分(25-28)
应闻天鸡鸣,或与猿鸟值。
或许能听到天边的鸡鸣声,或者遇到猿猴和鸟儿。这句表现了王郎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场景。

第九部分(29-32)
出入径寸间,森然万象植。
无论是进入还是退出,四周都是郁郁葱葱的世界,各种景象一应俱全。这句强调了王郎所处环境的广阔与丰富性。

第十部分(33-34)
云物敢秘精,造化同得意。
云彩和万物都敬畏自然的精妙,造化之力同样得意洋洋。这句表达了王郎对自然万物和造物者的赞叹之情。

第十一部分(35-37)
玄黄改橐籥,阴阳无根蒂。
玄黄之气改变了天地之间的界限,阴阳之间不再有固定的根基。这句描述了宇宙间的神秘力量和变化无常。

第十二部分(38-40)
振冠千载上,浩荡骋灵辔。
振袖高冠,驾御着千年的风神之马驰骋。这句表达了王郎追求自由、不受束缚的精神境界,也展现了他的豪迈情怀。

此诗通过对王郎新居环境的描绘和对其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示了一幅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理想图景。同时,诗歌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