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异物难理揣,松不在山转在海。
轮囷蟠屈势夭斜,龙宫夜夜腾光彩。
想当日月浴波涛,万汇沈浸醲如膏。
冯夷手种天吴植,染将青鬣成红毛。
奇材不肯自埋没,风来突与潮争高。
潮退渔人恣竞折,七尺珊瑚硬拗捩。
夷官持赠种瓮盆,淋漓犹滴蛟螭血。
初时腥气扑人衣,日久亭亭渐修洁。
携归中土耀殊产,芸窗日夕芝兰焚。
虽无南粤千金橐,且载东溟一片云。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格式要求:诗句、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诗句解析:

  1. 世间异物难理揣:
  • 注释:“世间异物”指的是不常见的事物。“难理揣”表示难以理解或揣测它们的特性。
  1. 松不在山转在海:
  • 注释:“松”特指松树,而“山”和“海”分别代表了陆地和海洋。这句话表达了松树并不局限于生长在高山之中,而是能在海洋中也能生长。
  1. 轮囷蟠屈势夭斜:
  • 注释:“轮囷”、“蟠屈”都是形容树木弯曲盘旋的样子。“势夭斜”则是指树的形状不直。整体描绘了松树枝条扭曲、弯曲的自然形态。
  1. 龙宫夜夜腾光彩:
  • 注释:“龙宫”通常指神话中的龙居住的地方,这里用来比喻松树生长在水下的环境。“夜夜腾光彩”意味着夜晚时,这些水下的松树会闪烁着光辉。
  1. 想当日月浴波涛:
  • 注释:“当日”即过去的意思。“月”与“日”相对,这里可能是暗指月亮。“浴波涛”描述月亮在水中游泳的情景。
  1. 万汇沈浸醲如膏:
  • 注释:“万汇”指各种生物。“沈浸醲如膏”形象地描述了海水如同涂满了油脂一般,让所有的生物都沉没其中。
  1. 冯夷手种天吴植:
  • 注释:“冯夷”是古代神话中的水神,“天吴”也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此处指代松树被水神种下。
  1. 染将青鬣成红毛:
  • 注释:“青鬣”和“红毛”都是形容动物毛发的颜色。松树被水神染上了青色的鬃毛,变成了红色的毛发。
  1. 奇材不肯自埋没:
  • 注释:“奇材”指的是奇特的材料或材料。“自埋没”表示不愿自我埋没。这可能指的是松树不愿意隐藏自己的特性,愿意展现出来。
  1. 风来突与潮争高:
  • 注释:“与潮争高”意指与海浪竞争高度。这反映了松树在风力作用下,能够与海浪抗衡,展示其坚韧的一面。
  1. 潮退渔人恣竞折:
  • 注释:“渔人”指捕鱼的人。“恣竞折”意为随意争夺并折断。这里描述的是潮退后,渔民们争相去拔松树,试图将其折断。
  1. 七尺珊瑚硬拗捩:
  • 注释:“七尺”是对松树高矮的一种夸张说法。“珊瑚”在这里可能是用来比喻松树坚硬如珊瑚。而“拗捩”则是描述它倔强的性格,不愿屈服于外力。
  1. 夷官持赠种瓮盆:
  • 注释:“夷官”可能是指某个地区的官员,他们持赠给松树,可能是作为礼物赠送给了松树。“种瓮盆”可能是指用瓮或者盆子来种植松树。
  1. 淋漓犹滴蛟螭血:
  • 注释:“淋漓”意为湿润而流淌。“蛟螭血”可能是指海水中含有的矿物质等成分,使得松树的根部呈现出红色,就像有蛟龙或螭龙的血一样。
  1. 初时腥气扑人衣:
  • 注释:“腥气”是指鱼腥味。“扑人衣”表示这种味道非常浓重,甚至能扑到衣服上。
  1. 日久亭亭渐修洁:
  • 注释:“亭亭”是形容树木挺拔的姿态。“渐修洁”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松树逐渐变得洁净起来。
  1. 携归中土耀殊产:
  • 注释:“携归”指的是带回或带着回去。“中土”指中原地区。这里的松树被认为是特别珍贵的产物,被带到中原地区炫耀。
  1. 芸窗日夕芝兰焚:
  • 注释:“芸窗”可能是指书房里的窗户。“焚”在这里可能是指燃烧,但更多的是形容香味浓郁,如同焚烧草药一般。
  1. 虽无南粤千金橐:
  • 注释:“南粤”指的是岭南地区,古代南方的一个地区,这里用来形容财富。“千金橐”指的是价值连城的钱财。尽管松树没有如此巨大的财富,但它的价值在于它的美丽和独特性。
  1. 且载东溟一片云:
  • 注释:“东溟”指的是东海,古代对东部大海的称呼。“一片云”可能是指这片海域上空的云彩。这里的意思是,虽然松树没有金钱,但它却能带来美丽的景色。

综合赏析:
这首古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松树在不同环境下的独特魅力,以及它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手法,如将松树比作海上的明珠、蛟螭的血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通过对松树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其坚韧不拔、高洁独立的品质,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整首诗既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又富有艺术美感,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