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鳞潜深池,好鸟鸣高枝。
物性无改移,安知彼是非。
化声不相待,和之以天倪。
青蝇止樊棘,白璧生瑕疵。
良由势使然,扁石履斯卑。
何不矫健翮,高举盘天嬉。
冥冥千仞冈,弋人何篡之。

【注释】

巨鳞潜深池:指鱼。

安知彼是非:怎么知道他们(鱼和人)是好的还是坏的?

化声不相待:万物的生息变化,不需要等待什么。

和之天倪:指顺应自然规律。

扁石履斯卑:比喻地位低微的人,如一块扁石一样,只能踩在脚下,不能超越。

矫健翮:高飞远翔的样子。

盘天嬉:盘旋在天空中嬉戏。

千仞冈:很高的山。

弋人:射箭的人。

篡之:夺取。

【译文】

鱼潜藏在深水池里,鸟儿停留在高枝头。

事物的性质是不会改变的,怎能知道他们的是非好坏呢!

事物的变迁不须等待,要和顺自然规律。

青蝇停在荆棘上,白璧上出现了瑕疵。

这都是由于势力使然,低贱的石头被人踩在脚下。

为什么不高飞远逝,像鸟儿那样在天空中嬉戏?

那高耸入云的大山,被射箭的人轻易地取走。

【赏析】

此诗通过描写鱼儿、鸟儿、青蝇、白璧等物的不同命运,借以抒发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全篇以物喻人,借景言志,表现了诗人对现实不满以及向往自由、追求理想生活的强烈愿望。

首联“巨鳞潜深池,好鸟鸣高枝。”诗人把鱼比作君子,鸟比作小人。这两句写鱼与鸟不同的命运,说明物性不变。“潜”字用得极妙,鱼虽在深池,却不自甘沉沦,“好鸟”则自鸣其高,不肯随波逐流。这是说君子应坚守节操,不应因环境而改变自己的本性。

颔联“物性无改移,安知彼是非。”意思是说,物性是不会改变的,怎么能知道它们的好坏是非呢?诗人认为,鱼与鸟既然本性未变,那么它们的是非好坏也就无从谈起了。

颈联“化声不相待,和之以天倪。”诗人进一步强调了万物生长的自然法则,即万物都是自然而然地成长变化的,并不需等待什么条件或外力的推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顺应自然规律的思想观念。

尾联“青蝇止樊棘,白璧生瑕疵。”诗人将矛头指向了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这些人如同苍蝇般四处乱窜,玷污了纯洁美好的白璧。这里,诗人用青蝇和白璧这两个形象来比喻小人的丑恶和君子的品质之美。

这首诗通过对鱼、鸟、青蝇、白璧等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现实不满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还借此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之情,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