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作《礼乐》,谓矫世弊害。秦皇焚《诗》、《书》,乃使民聋瞆。
宋祖设书馆,以礼罗措大。吁嗟制艺兴,今亦五百载。
世儒习固然,老死不知悔。精力疲丹铅,虚荣逐冠盖。
劳劳数行中,鼎鼎百年内。束发受书始,即已缚杻械。
英雄尽人彀,帝王心始快。岂知流寇乱,翻出耰锄辈。
诵经贼不避,清谈兵既溃。儒生用口击,国势几中殆。
从古祸患来,每在思虑外。三代学校亡,空使人材坏。

【注释】

周公:周成王时,周公旦(名姬旦)辅佐武王推翻商朝统治建立周朝。他制定《礼乐》制度,使天下秩序井然。《礼》是关于人与人的交往的规范,《乐》是关于人的活动的规范。

矫:纠正。

秦皇:指秦始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焚书坑儒”,把儒家的经典全部烧掉,还把那些反对他的儒生统统杀死。

宋祖:指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

设书馆:建立学校。

罗措大:收容学生。

吁嗟:叹息。

制艺兴:考试制度盛行。

五百载:五百年。

世儒:当代的儒者。

丹铅:丹砂和铅粉,古人炼丹所用的材料。

鼎鼎百年内:百年之内。

束发受书始:古代儿童七岁时开始学习。

人彀:被人网罗,这里指被统治者利用。

帝王心始快:统治者的心情才舒畅。

流寇:指农民起义军。

翻出耰锄辈:起义军里也有用农具的人。

清谈兵溃:清谈家不懂打仗,但能言善辩,结果反而打败仗。

儒生用口击:儒生只会口头讲理论,不会动手打敌人。

几中殆:几乎要失败。

祸患:灾难祸害。

思虑外:不在其位谋其政的意思。

学校亡:学校没有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清朝康熙四十一年所作的《杂感》。诗中讽刺了封建社会科举考试制度的黑暗,揭露了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而制造种种借口来压制异己的现象。全诗一韵到底,语言简洁明快,富有力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