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绡湘缬,有佳人障袖,初试新寒。醉倚霜篱,粉渍误认霞丹。莫是天台话别,腮泪洗、冷雨潸潸。仙源避世,怎贺秦正,犹拜风鬟。
问陶潜、去后林园,菊径寻芳,几许阑珊。路入元都,春风人面依然。谁教媵梅根叶,江渡早、潮湿衣斑。天鸡一唱,梦醒刘郎,暖酒炉残。

【注释】:

本意,和张元干。

江绡湘缬:指丝绵做成的绸缎,一种质地轻柔、色彩艳丽的织物。

佳人:美女。

障袖:用丝织品做的袖子。

霜篱:指秋末的白茅篱笆。

霞丹:指晚霞映照下的胭脂红,这里代指美人。

天台:山名,在浙江天台县。

风鬟:古代女子梳成云鬓的样子。

去后林园:陶渊明辞官归隐之后在东篱下采菊。

阑珊:衰败零落的样子。

元都:指南宋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

梅根叶:梅花的花梗上长有叶子,这里指梅花。

天鸡一唱:古代传说天鸡叫三遍,就预示着天将亮。

梦醒刘郎:梦醒后的惆怅之情如刘晨初见仙女般恍惚、迷离。

暖酒炉残:温暖了酒炉的余热已经消失殆尽。

赏析:

《十月桃·本意》,词牌名。本词上下片分别由两首小令组成,内容上前后相承,结构上上片写离别,下片写别后相思。

这首词是作者与友人张元干的酬答之作,上片写别前,下片写别后。全词语言清丽,意境幽深,含蓄蕴藉。

上片首二句写别前的情景。「江绡湘缬」指丝织品,这里指丝质的衣裙,「有佳人障袖」,指美丽的少女穿着这种质地的衣裙。这句的意思是说,她身着佳美的女子所特有的丝质衣裳,那轻盈的衣袖遮挡着雪白的手臂。这两句写女子之美,从侧面烘托出送别的场面气氛。

过片三句写别时。「醉倚霜篱」,形容女子醉态可掬;「粉渍误认霞丹」,指女子脸颊上的胭脂被风吹得脱落,沾满了白霜。两句写女子醉中倚着寒露凝香的竹篱,胭脂脱落,满脸是霜。这里,作者以「粉渍」、「霞丹」为喻,形象地描绘出女子醉后娇羞之态。

下片前三句回忆别后的情景。这三句的意思是说:自从你去国以后,我来到林园寻访你的踪迹,但只见到菊花凋谢,道路荒芜。这几句写词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现了词人在朋友离去后的孤独凄凉之感;「路入元都」,意思是说词人进入临安城后看到的景象是:春天的景色依旧,春风拂面,而友人已不在人世了。「谁教」一句意为是谁安排了这番景象?这里的「谁教」指的是自己,表示无可奈何的心情。

结拍四句写别后相思。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说:你一早醒来,看见天刚蒙蒙亮,就听到报晓的天鸡鸣叫。这时,我梦见与你欢聚,于是便用暖酒来消愁解闷。这两句写梦境中的相逢,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