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怀阅古今,叹息因何设。
君心昧虚灵,孤臣恨难彻。
负却精诚言,向彼炎曲舌。
咸若尧舜仁,如何有兴灭。
林下秋来风,夙夜吹不竭。
【注释】
秋窗阅史:指秋天在窗户前阅读史书。秋窗,秋天的窗户;阅,阅读;史,历史书籍。
因何设:为什么要发出叹息。
君心昧虚灵:你的心不明智、糊涂。昧,不明白;虚灵,指精神或心灵。
孤臣恨难彻:作为孤立无援的臣子,我深感痛心和无奈。
负却精诚言:没有将忠诚的话语表达出来。
向彼炎曲舌:对那些骄横跋扈之人说。向,对;炎,热;曲,谄媚、迎合;舌,说话。
咸若尧舜仁:他们好像尧、舜那样的圣明君主一样仁慈。
如何有兴灭:又怎么能复兴灭亡之事呢?
林下秋来风,夙夜吹不竭:树林之下秋风阵阵吹来,从早到晚都不会停息。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诗歌。诗人在秋季的夜晚,坐在幽深的书房中翻阅史书,感叹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遭遇,表达了对君王的不满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诗人通过“秋窗阅史”这一意象,展示了自己对历史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他不仅关注国家大事,而且对每一个细节都有所关注,这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接着,他以“因何设”开篇,表达了对君王的深深担忧。他质疑君王的智慧和判断力,认为君王无法看清形势,导致国家陷入困境。这种质疑和担忧是诗人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具体体现。
诗人通过对“君心昧虚灵,孤臣恨难彻”的描写,进一步表达了对君王的不满和忧虑。他认为君王的心思并不明智,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这种不满和忧虑是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个人命运的恐惧。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无力感和无助感。
诗人通过对“负却精诚言,向彼炎曲舌”的描写,展现了他对政治腐败和社会风气的关注。他认为那些骄横跋扈之人利用权势为自己谋私利,而自己却没有勇气和智慧去改变这种现状。这种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反思是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人通过对“林下秋来风,夙夜吹不竭”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他认为尽管国家目前面临困境,但只要能够坚持信念和努力向前,就有可能摆脱困境,实现繁荣富强。这种乐观的态度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信心和对个人命运的执着追求。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刻思考和描述,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期望。同时,它也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成为了一首充满哲理性和艺术价值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