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记去年冬日。怕煞朔风剪急。袅袅芳踪,退藏幽密,待取春消息。
愁里光阴容易失。转眼又过惊蛰。正微雨蒙蒙,倩人扶出,就沐犹无力。
【注释】
- 出盆兰:把兰花从盆中取出。就雨:迎着风雨。
- 怕煞:害怕。朔风:北方的寒风。剪急:形容寒风猛烈。
- 幽密:隐蔽,深处。
- 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春季的开始。微雨:细而轻的小雨。
- 倩人扶出:请人搀扶我出去。
【译文】
记得去年冬天,担心朔风吹过会将兰花的芳踪剪得支离破碎。
兰花的芳踪隐藏在幽深的角落中,等待春天的消息。
在忧愁中光阴容易流逝,转眼间又过了惊蛰。
正逢微雨蒙蒙,请人搀扶我出门,但我仍无力迎接春的气息。
【赏析】
这首词写于宋高宗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春。词人此时因受秦桧排斥,被贬居在广东梅州一带(今梅县)。词中以咏物自喻,表达了自己对国事的忧虑和内心的苦闷。
“曾记去年冬日”,回忆去年冬天,词人担心北方来的寒风吹过会将兰花的芳踪剪得支离破碎。这里以兰花自比,暗指自己遭受的打击和伤害是无情的,无法避免。
“袅袅芳踪”三句,写兰花芳踪隐藏在幽深的角落中,等待春天的消息。兰花以其清高、坚韧的品质著称,它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这里借兰花自喻,表明词人在逆境中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志向和信念,期待着春天的到来和希望的实现。
“愁里光阴”两句,抒发了内心的忧愁和时光易逝的痛苦。词人感到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了,转眼又到了惊蛰时节。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着春季的开始。但在这个时期,词人的心情却变得忧郁起来,因为他知道春天的到来意味着新的生命和希望的开始,而他却无法享受这种美好的时光。
“正微雨蒙蒙”三句,描绘了词人身处困境时的情景。正当他在微雨中挣扎着试图走出困境时,却发现周围的人都在帮助他。这里的“倩人扶出”暗示了他曾经受到过别人的照顾和帮助。然而,即便如此,他也觉得自己无力迎接春的气息,这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无奈和孤独。
整首词通过咏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通过对兰花的描写来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词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和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自己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同时,词人也借助梅花的高洁品质来表达自己对于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