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是秋所成,经春偏愈剧。
耿耿有物存,驱之寡奇策。
虽或听流泉,泉声更凄激。
思欲凌风翔,而不生羽翼。
庶几学神仙,聊用展胸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情感及评价古代作品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偶书”是诗人的诗作名称。“偶书”的意思是偶然写成的诗。“愁是秋所成,经春偏愈剧。”这两句是说:忧愁是因为秋天造成的,而经过春天以后更加严重。“耿耿有物存,驱之寡奇策。”这四句是说:我心中耿耿不乐,却找不到消除忧愁的办法。“虽或听流泉,泉声更凄激。”这两句是说:即使我听到流水的声音,那声音更加凄厉了。“思欲凌风翔,而不生羽翼。”这两句是说:我想飞向高空,可没有翅膀。“庶几学神仙,聊用展胸臆。”这两句是说:姑且学学神仙吧,聊以舒展胸怀。
【答案】
偶书
愁是秋所成,经春偏愈剧。
耿耿有物存,驱之寡奇策。
虽或听流泉,泉声更凄激。
思欲凌风翔,而不生羽翼。
庶几学神仙,聊用展胸臆。
赏析:
这是一首写自己内心矛盾痛苦之情的小诗。全诗通过写自己因愁而思仙,又因不能如愿而仍想入世的矛盾心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理想的追求与思索,反映了诗人在现实社会中的苦闷心情。
第一联“愁是秋所成,经春偏愈剧”是说:忧愁是由秋天造成的,但经过春天后反而加剧了。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意思,它揭示了造成愁绪的根源在于秋天而不是春天,而且随着季节的变迁愁绪也越发严重。诗人之所以将愁绪归咎于秋天而非春天,是因为秋天是万物凋零的季节,象征着死亡和衰败,容易使人联想到自己的前途无望、事业未成,从而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另外,秋风萧瑟、草木摇落,也让人感到孤独无助,进而引发忧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忧愁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发剧烈。这一联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反衬,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第二联“耿耿有物存,驱之寡奇策”是说:我心中耿耿不乐,却没有找到消解忧愁的办法。这里的“耿耿有物”指的是诗人心中难以排遣的烦忧,而“驱之”则是指想要摆脱这些烦恼的念头。然而,尽管诗人费尽心思想要摆脱忧愁,却总是无法做到,这进一步加深了他的痛苦。这一句通过描写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无奈,展现了他对人生困境的深深思考和感悟。
第三联“虽或听流泉,泉声更凄激”是说:我虽然听到了潺潺流淌的泉水声,但那声音却更加凄凉悲切。这里,诗人将泉水声比喻为心中的忧愁,通过对比,突出了忧愁的沉重和深沉。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泉水声的描述,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寂寞。
第四联“思欲凌风翔,而不生羽翼”是说:我本想像大鹏那样乘风高翔,却因为没有翅膀而无法实现愿望。这里的“凌风翔”指的是乘风飞翔,象征着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人生理想;而“生羽翼”则是指拥有翅膀可以飞翔的能力。然而,诗人最终未能实现这个愿望,他只能默默地仰望天空,感受着那种被束缚的痛苦。这一句通过描写诗人渴望飞翔却又无法实现的愿望,揭示了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憧憬。
诗人以“庶几学神仙,聊用展胸臆”作为结尾。在这里,“学神仙”指的是寻求长生不老之法,以求得心灵的安宁和解脱;而“展胸臆”则是指畅所欲言、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内心的变化过程,展现了他对于人生和理想的追求与思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深思。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富有哲理性,给人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