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峨庐山高,岩岩太虚中。
延邪积巘崿,蒙茸隐杉松。
香炉蕴烟气,石镜悬秋空。
畴昔悦攀跻,眷言憩云峰。
虽弭向平策,未穷康乐踪。
卅年复理棹,旷望聊开胸。
寒涨限岖嵚,玄雾秘凄忡。
精诚亮不极,真形杳难逢。
将无晦冥意,吝窥岩壑重。
忽聆石门唱,恍闻东林钟。
灵山犹未散,元气青蒙蒙。
冥契固弗隔,神景定我同。
遗形八表外,安事升华嵩。
【译文】
庐山巍峨高耸入云,在太虚的岩岩之中。
山峦曲折重叠,树木茂盛遮掩着山峰。
香烟缭绕的香炉蕴藏着云雾,石壁像镜子一样悬挂于天空。
过去我常喜欢登上峰巅欣赏美景,也常常在云朵之上休息。
虽然已经摆脱了向秀的隐居之策,但还没有达到陶渊明的游赏乐趣。
三十年后我又划船归来,放眼四望心胸豁然开朗。
寒气逼人的江水涨得越来越高,浓雾密布使得凄清的心情更难以排遣。
精诚之心明亮而没有极限,真性之形难以相见。
也许有晦暗无明之意,但吝惜的目光无法看到山间重重叠叠的洞穴。
忽然听到石门边传来歌声,恍若听见东方树林中的钟声。
灵山依旧不散,元气笼罩着青蒙蒙的一片。
冥契固已不可隔断,神景一定与我同在。
遗形八方之外,何必追求升华到嵩山呢?
【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诗。诗人以饱蘸感情的笔墨,对庐山作一全面描绘,把庐山的壮丽景色与自己的隐逸情怀融成一体。首联写庐山之高、太虚之远、延邪积巘崿、蒙茸隐杉松,为全诗奠定基调;颔联写庐山烟霞氤氲、石镜悬空,为全诗增添奇景美;颈联写自己登临揽胜之情;尾联写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之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