箨龙拔地几千尺,遥看成笋近成石。可怜君家得胜觌,与可欲画愁崭崱。
闻君几年资上客,寻源懒著谢公屐。官舍何人扫粉墨,为君移家倚青壁。
石霜烟钟荡暮色,眼中孤亭明落日。松杉欲青枫欲赤,从君读记眩奇获。
青根槎丫影射席,天风昨夜吹汝宅。双角觺觺破雷蛰,居然龙变世莫测。
迸出撑空秀可食,老坡馋眼咒不得,请君卧游遣岑寂。

译文:

竹笋破土而出,高数尺,远远望去像笋,近看却变成石头。可惜你家门庭显赫,能与竹子相媲美。想画这石笋,愁得我头昏目眩。

听说你在京城几年做官,寻找水源却懒得戴谢公屐。官舍里是谁打扫粉墨,为你搬来倚靠青壁的家室。

傍晚石钟山的烟和雾荡漾,眼中孤亭映照着落日。松杉欲翠,枫叶欲红,跟着你读记着那些奇妙之事。

青根槎牙,影子斜射在席子上,天风昨晚吹拂你家。双角觺觺,破雷蛰,居然是龙变,世道难以预料。

迸出撑空,秀可食,老苏馋涎欲滴,咒不得,请君卧游以遣岑寂。

赏析:

此诗作于元丰八年(1085)初夏,作者当时任杭州通判。诗人对杭州的自然景色十分喜爱和向往,于是写下此诗赞美它。

“箨龙拔地几千尺,遥看成笋近成石。”写石笋的形貌特征。石笋,即石笋状的岩层中的直立的石柱。“箨龙”,竹类的茎干。“拔地”二句是说,这石笋从地下直冲云霄,其高度有数千尺之高,远看好似嫩笋,近观则成为巨石。诗人用“可怜”二字点出了石笋的特点。

“可怜君家得胜觌,与可欲画愁崭崱。”石笋虽美,但毕竟不是天然之物。诗人又联想到石笋之美,不过是人为雕琢所致。“得胜觌”,指得到赏识。“与可”,苏轼字子由,号东湖居士。苏轼曾为杭州通守,故称“君家”。这里指友人的居室。“画愁崭崱”,意谓如果把石笋画成一幅画,就难免要愁眉苦脸了。

“闻君几年资上客,寻源懒著谢公屐。”“闻君几年”,是说他到杭州已多年。“资上客”,指担任高位或受到尊重。“寻源”,指寻觅水源。“谢公屐”,指谢灵运游山时所穿木屐,因他喜欢登山,后人遂称登山为“寻源”。“懒著”,意为懒得去穿。“官舍谁人扫粉墨”,意思是说,官舍里没有人打扫,是因为自己懒得去扫。

“为君移家倚青壁。”诗人自注曰:“东坡旧居在西湖北郭,今徙居定香桥之西,临西湖而居。”诗人为朋友着想,特地为朋友建造了一座新屋,并亲自为之题名“定香桥”。

“石霜烟钟荡暮色,眼中孤亭明落日。”写诗人在定香桥上观赏风景的感受。“石霜”,指石笋。“石钟”,即钱塘江的潮声。《太平寰宇记》引《吴越春秋》:伍子胥投钱塘江而死,化为涛浪,波激石,如鸣玉磬,称为石钟山。晚唐时此地建大慈寺,僧人法海建钟楼于山崖之上,每当月明星稀之夜,击钟之声清幽悦耳。诗人在此欣赏到了这一美景。

“松杉欲青枫欲赤,从君读记眩奇获。”写诗人在定香桥上观赏风景时,发现周围的松树林、杉树林、枫树林都变得色彩斑斓了。“读记”指记录。“眩奇获”,意思是说,这些景象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过了几笔之后,诗人又转回石笋上来,“青根槎丫影射席,天风昨夜吹汝宅。”意思是:石笋苍翠欲滴,如同一根根的竹棍一样斜插在地上,它们的影子斜射在坐席上,好像在嘲笑石笋一般。“天风昨夜吹汝宅”,意思是说:昨天夜晚,刮起了一阵大风,把石笋吹得东倒西歪。

“双角觺觺破雷蛰,居然龙变世莫测。”写诗人在定香桥上观看石笋后,感到十分惊奇。“龙变”,比喻变化莫测。“破雷蛰”,是说石笋突然长出两只角,好像一只巨龙在破土而出了。

“老坡馋眼咒不得,请君卧游遣岑寂。”意思是说:我真馋得流口水,但是又不能动口吃一口,只好请你在这里静卧游览,以消遣时光了。诗人以“老坡馋眼”暗喻自己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