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槐黄迹已陈,磨穿铁砚暗伤神。
功名有分三生定,时事如棋一局新。
五度秋风曾老我,二分明月正怀人。
瀛东多少观光客,桂籍留题话宿因。

郑鹏云的《丁酉1897仲秋感怀》是一首充满感慨与思考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记录了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情感体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下面是对这首诗词及其注释的详细分析:

  1. 诗句解读
  • 踏遍槐黄迹已陈:描述了诗人走遍曾经留下历史痕迹的地方,暗示了时间的变迁和历史的沉淀。
  • 磨穿铁砚暗伤神: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追求如同研磨铁砚一样艰难,同时也透露出内心的痛苦和失落。
  • 功名有分三生定:意味着功名并非偶然可得,而是命中注定,体现了诗人对于命运的无奈与接受。
  • 时事如棋一局新:通过比喻,诗人表达了对时局变化的敏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五度秋风曾老我:五次的秋风已经让诗人感到衰老,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力感。
  • 二分明月正怀人:明亮的月光让人更加怀念远方的人或事,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思念。
  • 瀛东多少观光客:指代的是那些来台湾观光的游客,反映了当时台湾作为旅游胜地的繁荣景象。
  • 桂籍留题话宿因:留下了自己的著作和留言,反映了诗人对学术和文化的贡献以及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反思。
  1. 译文赏析
  • 译文一:走过每一条曾经走过的路,槐树黄叶已经铺满了道路,磨破了铁砚,心中满是悲伤。
  • 译文二:追求功名的道路,似乎要经历三世的轮回才能到达,而眼前的时局却像一盘棋,每一步都充满变数。
  • 译文三:我已经经历了五次秋风,岁月在我身上刻下了痕迹,明亮的月亮让我更加想念远在故乡的人。
  • 译文四:在台湾这个美丽的东方之地,有多少游子观光,而我则在此留下我的足迹和回忆。
  • 译文五:我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我的作品和留言,这是为了纪念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1. 关键词解析
  • 槐黄迹已陈:象征历史的积淀和时间的流逝。
  • 磨穿铁砚暗伤神:形容对功名的执着追求带来的内心痛苦。
  • 功名有分三生定:强调了功名的不可强求和命中注定的性质。
  • 时事如棋一局新:表达了对时代变化和新局势的敏感性和不确定性。
  • 五度秋风曾老我: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和衰老的现实。
  • 二分明月正怀人: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深切思念。
  • 瀛东多少观光客:显示了台湾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 桂籍留题话宿因: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学术成就的自豪以及对过去生活经历的反思。
  1. 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 创作背景:郑鹏云创作此诗的背景是在甲午战争后,面对国家的危机和个人的命运,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
  • 历史意义:郑鹏云的这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和文学意义,它反映了清末民初知识分子的心声和社会现状。

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郑鹏云对时代的深刻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接受,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在面对国家命运时所展现出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