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断燕云十六州,可怜中国小金瓯。
幽州岂是水穷处,宋使直疑天尽头。
今日郊坰无战马,凉宵镫火有渔舟。
居民犹忆宸襟畅,画鹢回环绕翠斿。
【注释】
赵北口:指北宋与金的边界。
燕云十六州:宋时,幽州(今北京西南)、檀州(檀县,今北京市密云县东)等地为金所占。
小金瓯:比喻国土。
幽州岂是水穷处:幽州不是边塞最远处。
宋使直疑天尽头:宋朝的使者,直疑到天地的尽头。
郊坰:郊外的原野,泛指田野。
画鹢:古代用黑缯做成的船。翠斿:绿色的船缨。
宸襟畅:皇帝的胸怀舒畅。
【译文】
划断燕云十六州的疆界,可怜中国只有小小的金瓯。
幽州岂是水穷处?宋使直疑天尽头。
今日郊坰无战马,凉宵镫火有渔舟。
居民犹忆宸襟畅,画鹢回环绕翠游。
【赏析】
《赵北口》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诗人在赴任途中经过赵北口时所作。全诗以议论、抒情为主,语言简练质朴,感情真挚动人,风格朴实无华。
首句“划断燕云十六州”,言宋与辽割据对峙,宋地仅存燕云十六州之小片土地,而辽国则占有广大的中原地区。这是对当时政治形势的高度概括和概括性叙述。“可怜中华小金瓯”,承上启下,由地域之小进而引出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小金瓯”、“燕云十六州”这两个概念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它们既是对历史现实的具体描写,也是诗人对当时政治现实的深刻认识和高度概括。“可怜中华小金瓯”一句将宋人对北方失地的痛心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担忧。
中间四句写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幽州岂是水穷处”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看法,认为战争并非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宋使直疑天尽头”一句则是对战争的无奈和悲哀,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向往。
最后两句则通过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未来的美好祝愿。他希望祖国能够永远保持和平稳定,让人民过上安宁的生活。这两句诗充满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它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和对战争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同时,它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