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枫林古道旁,参差烟霭护芳塘。
有时蹑屩寻幽草,一向开门背夕阳。
山色青葱供竹杖,酒情缥缈记渔庄。
谁人更惬沧洲兴,捩柁天南问石梁。
【注释】
杪秋:指深秋。杪,树梢。漫兴:无题、随意吟咏之意。
独立枫林古道旁:枫林,泛指枫树林。古道,即古老道路,泛指山路、小径。
参差烟霭护芳塘:参差,形容树木高低不齐的样子。烟霭,指山间云雾。芳塘,指清澈的池塘。
蹑屩寻幽草:蹑,踩踏。屩,古人穿的一种鞋。幽草,隐蔽的草丛。
一向开门背夕阳:一向,一直。背,对着。夕阳,指落日。
山色青葱供竹杖:山色,指青山的颜色。青葱,形容山的颜色翠绿而鲜明。供,供给;这里作动词解,意为提供。
酒情缥缈记渔庄:酒情,指饮酒时的情态。缥缈,形容烟雾缭绕,隐隐约约的样子,这里指酒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记,指回忆。渔庄,指渔民的居所。
谁人更惬沧洲兴?沧洲,指荒凉的水边沙洲。兴,兴趣、兴致。
捩柁天南问石梁:捩舵,转动船舵。天南,指南方的天空。问石梁,指询问南方的石桥。
【译文】
独自站在枫林小道旁,参差不齐的烟雾笼罩着那清澈的池塘。有时踩着鞋子寻找隐秘的野草,一直推开门面对着夕阳西下的方向。青山的颜色翠绿鲜亮像竹子一样,饮酒时的心情飘忽不定仿佛是渔家的小舟。谁能比得上我更加欣赏这荒凉水边的兴致?扭转船舵向南询问南方的石桥。
【赏析】
此诗以“杪秋”开篇,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独行于枫林小路上的意境图,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清新脱俗的深秋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颔联“参差烟霭护芳塘”一句中,“参差”二字用来形容树木高低不齐的样子,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感觉;“烟霭”则进一步强调了深秋的景色,给人一种朦胧而又美丽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这片美景中的心境——孤独而又宁静。
颈联“有时蹑屩寻幽草,一向开门背夕阳”两句,通过描述诗人的行动,展现了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其中“蹑屩”表示踩着鞋子行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尊重;“寻幽草”则表现了他渴望探索自然之美的心态;“背夕阳”则暗示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角度。
尾联“山色青葱供竹杖,酒情缥缈记渔庄”两句,通过描绘山色和酒情,进一步展示了诗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这里的“山色青葱”不仅指的是青山的颜色,更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平静;而“酒情缥缈”则表现了他在饮酒时的悠然自得。同时,也透露出他对渔家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谁人更惬沧洲兴?”则是诗人的自我提问,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喜爱和追求。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