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业汾阳只等闲,嗟公忧国鬓双斑。
君恩郁郁通天带,里社青青少华山。
魏野有诗传北使,竹林遗庙向人间。
靖康若主澶渊策,何至蒙尘遂不还。
诗句原文:
功业汾阳只等闲,嗟公忧国鬓双斑。
君恩郁郁通天带,里社青青少华山。
译文注释:
- 汾阳:指寇忠悯,字廷秀,江西广昌人,明代诗人,何文渊之子。
- 嗟公忧国:表达对寇忠悯为国家担忧的深厚感情。
- 忧国:指寇忠悯为国家忧虑和担忧。
- 鬓双斑:形容寇忠悯因忧国而两鬓斑白。
- 君恩郁郁:指寇忠悯受到朝廷深厚的恩宠。
- 通天带:喻意寇忠悯的功绩显赫,如同连接天地的腰带一样。
- 里社:指地方上的祭祀地,通常也指地方上建立的庙宇。
- 青青:形容少华山的青翠美丽。
- 魏野:唐代诗人,与寇忠悯同时期的文人,以诗名世。
- 竹林遗庙:指寇忠悯生前所建之庙宇,位于少华山下。
- 靖康:指北宋时期的靖康之变,一个不幸的历史事件。
- 若主澶渊策:如果寇忠悯能像宋真宗时期张齐贤一样,为国家决策出谋划策,就不会有这样的灾难。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何乔新所作《谒寇忠悯公祠》的开头部分,描绘了寇忠悯祠宇的景象和寇忠悯本人的形象。诗中“功业汾阳只等闲”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寇忠悯的敬仰之情,认为他的功业平凡却伟大;“嗟公忧国鬓双斑”则直接点明寇忠悯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接着,“君恩郁郁通天带”和“里社青青少华山”两句,通过描绘寇忠悯祠宇的景象以及少华山的美丽风光,烘托出寇忠悯的伟大形象及其对国家的忠诚之心。最后两句“靖康若主澶渊策”,则是诗人对于历史的反思,暗示如果寇忠悯能够像历史上的英雄一样为国家决策,那么历史或许不会走到如此悲哀的地步。此诗通过对寇忠悯祠宇的描述以及对其生平事迹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对寇忠悯的敬佩以及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同时,这首诗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寇忠悯生平事迹和思想风貌的重要资料。
诗歌内容简析:
- 开头:“灵宇何沕穆,幽篁亦萧疏。”这两句描述了寇忠悯祠宇的幽静与肃穆,给人以宁静致远之感。
- 中间:“残碑半剥落,荒藓侵庭除。”这两句表达了祠堂历经岁月的痕迹,残破的碑文和侵蚀的庭院,增添了一种沧桑感。
- 结尾:“靖康若主澶渊策,何至蒙尘遂不还。”这两句是对历史的感慨,如果寇忠悯在靖康之变时能有所作为,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