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断发不遮头,霜鬓何须怨凛秋。
揽镜频过五岭路,挽眉常绾九疑愁。
山家寨栅凭麋鹿,海户封提画鹭鸥。
莫指职方论徼塞,炎州今日是神州。
【注释】
- 庚子:年号。
- 星星断发不遮头:形容头发稀疏,像星星那样。
- 霜鬓:白色的两鬓,指老年。
- 揽镜频过五岭路:比喻诗人在夜晚常常回顾自己的经历。
- 挽眉常绾九疑愁:用“九疑”指代自己对国家的担忧和忧虑。
- 山家寨栅凭麋鹿:比喻自己像山中居民一样过着隐居的生活。
- 海户封提画鹭鸥:比喻自己像海边的渔民一样生活在大自然之中。
- 炎州今日是神州:比喻自己现在所生活的地方是国家的领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庚子中秋之夜,即公元900年(唐昭宗天佑二年)写的一首七律。诗的前半部分写诗人晚年的生活,后半部分写诗人的忧国之情。
首联“星星断发不遮头,霜鬓何须怨凛秋”,意思是:我的白发稀疏如同星星,无需担心秋风凛冽而寒冷,因为我知道,我的头发已经没有了生命。
颔联“揽镜频过五岭路,挽眉常绾九疑愁”,意思是:我在夜晚经常照面镜子,回忆起自己在五岭路上走过的日子,心中总是有九疑山上的忧愁。
颈联“山家寨栅凭麋鹿,海户封提画鹭鸥”的意思是:山中的寨栅可以依靠麋鹿,海边的渔舍可以依靠画鹭鸥。
尾联“莫指职方论徼塞,炎州今日是神州”的意思是:不要指着职方来谈论边境上的边塞,如今的炎州已经是神州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