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善死贼舅存孤,如杭母子失穷途。
义仆承信鞠呱呱,其姑得之育姑苏。
承信为主刃贼逋,明祖代元开康衢。
孝子还乡血泪枯,先赘海虞幸生雏。
别妻寻母走越吴,三年濒死焦发肤。
后得牛商载与俱,昼锦坊前鄞县居。
有妪似儿痛貌癯,十八年前述旧符。
迎母归养一纪逾,得终天年首正狐。
孝子不愿旌门闾,愿葬先陇砂山墟。
这首诗的原文是:
暨阳怀古二十三首/有吴延陵君子之墓
思善死贼舅存孤,如杭母子失穷途。
义仆承信鞠呱呱,其姑得之育姑苏。
承信为主刃贼逋,明祖代元开康衢。
孝子还乡血泪枯,先赘海虞幸生雏。
别妻寻母走越吴,三年濒死焦发肤。
后得牛商载与俱,昼锦坊前鄞县居。
有妪似儿痛貌癯,十八年前述旧符。
迎母归养一纪逾,得终天年首正狐。
孝子不愿旌门闾,愿葬先陇砂山墟。
译文:
思念善良的儿子为敌人而死,他的舅舅却保存了孤儿。
义仆人在信中安慰他,他呱呱叫地哭泣,他的姑姑在姑苏抚养他。
义仆人为主人斩除贼寇,明太祖开创康衢大道。
孝顺的儿子回到故乡,泪水已经干涸,他是先在海虞城被赘入家庭,幸运地生了儿子。
离开妻子寻找母亲,走遍越州、吴郡,三年濒死,头发都焦掉了。
后来得到牛商的帮助,他在白天绣着彩衣,在鄞县居住。
有个老妇人像他一样瘦弱,已经十八年前就提到过这件事了。
迎接母亲回来养育她,一年超过一年,终于活到八十岁,成为第一只正狐狸。
孝顺的儿子不想要旌门里的闾里,只希望埋葬在祖先的坟墓旁边。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通过回忆历史上的一些人物事迹来表达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诗中的主要内容是对一个孝顺儿子的故事的描绘。
思善死贼舅存孤: 这句话表达了对思善(或称“善”)这个人物的怀念,他为了保护弟弟而牺牲自己,使得孤儿得以存活。这里的“贼舅”指的是杀害思善父母的凶手,“存孤”则意味着保留了一个孤儿。
义仆承信鞠呱呱,其姑得之育姑苏: 描述了一个忠诚仆人在信中安慰思善的情景,以及思善的姑姑如何在这个艰难时期抚养孩子。这里提到了“鞠呱呱”,可能是指婴儿哭泣的声音。
承信为主刃贼逋,明祖代元开康衢: 这句话描述了另一个历史事件,即一个名叫承信的人为主人斩杀了盗贼,帮助朱元璋开拓了道路。这里的“刃贼”意为杀死盗贼,“明祖”指朱元璋。
孝子还乡血泪枯,先赘海虞幸生雏: 这句话反映了思善的孝心,他回到故乡,尽管已经历经沧桑,但仍满怀悲痛。同时,他也庆幸自己有了后代,“赘”在这里是古代的一种习俗,意为娶入女方家族。
别妻寻母走越吴,三年濒死焦发肤: 描述了思善在寻找母亲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以及他在困境中几乎失去生命的体验。
后得牛商载与俱,昼锦坊前鄞县居: 这句话展现了思善在得到牛商的帮助后的生活状况,他们在白天锦坊前定居,过着安定的生活。
有妪似儿痛貌癯: 描述了某个老妇人像思善一样瘦弱,但仍然有着坚强的意志和外貌。
十八年前述旧符: 这可能指的是某个重要的事情在十八年前就已经被提及过了,这里的“旧符”可能是指某种凭证或记录。
迎母归养一纪逾,得终天年首正狐: 这句话描述了思善的母亲被迎接回家并得到了安养,最终度过了她的一生,成为了“首正狐”。这可能是指一种长寿的象征。
孝子不愿旌门闾,愿葬先陇砂山墟: 最后一句表达了思善的心愿,他不愿意在旌门里接受表彰和荣耀,而是希望能在他祖先的墓地旁安葬,以此纪念他们的家族传统和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