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巾欹落夜堂边,自在能参法喜禅。
熟睡乍回翻有味,生衣初试亦堪怜。
惊栖三面巢枝鹊,长啸一声高柳蝉。
竹坞斗茶人散尽,博山香炉半垆烟。

纱巾欹落夜堂边,自在能参法喜禅。

熟睡乍回翻有味,生衣初试亦堪怜。

惊栖三面巢枝鹊,长啸一声高柳蝉。

竹坞斗茶人散尽,博山香炉半垆烟。

注释:

  1. 纱巾:一种用纱制成的头巾。欹(yī)落:歪斜,倾倒。
  2. 法喜禅:禅宗用语,指领悟佛理的喜悦。
  3. 熟睡乍回翻有味:形容人熟睡时翻身的动作很有韵味。
  4. 生衣初试亦堪怜:形容新衣服第一次穿的样子很可爱,也让人怜爱。
  5. 惊栖三面巢枝鹊:惊动了树上栖息的喜鹊。
  6. 长啸一声高柳蝉:大声地啸叫,声音传得很远,就像高柳上的蝉鸣一样。
  7. 竹坞斗茶人散尽:竹林中的斗茶的人们已经散去。
  8. 博山香炉半垆烟:博山的香炉只剩下一半的烟雾。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诗人王令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品茗、思考的情景。全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夜景图。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夜深人静时的宁静与美好。
    第一句“纱巾欹落夜堂边”,描述的是诗人夜晚归来的场景。纱巾被风吹得偏斜,落在了夜堂边。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纱巾赋予人的情感,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第二句“自在能参法喜禅”,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领悟和对生活的热爱。在这里,“法喜禅”是禅宗用语,指的是领悟佛理的喜悦。诗人在夜晚独处时,能够感受到这种喜悦,从而更加珍惜生活。
    第三句“熟睡乍回翻有味”,描述了诗人熟睡时翻身的动作。这种动作看似简单,却充满了韵味,仿佛是一种艺术的表现。
    第四句“生衣初试亦堪怜”,表达了诗人对新衣服的喜爱和怜爱之情。新衣服虽然还不太熟悉,但给人的感觉却是那么可爱,让人不禁心生怜爱。
    第五句“惊栖三面巢枝鹊”,描述了诗人被惊扰后,看到树上栖息的喜鹊。这里的“惊栖”是指被打扰后的惊慌失措,而“巢枝鹊”则是指喜鹊在树枝上筑巢。这种描写使得画面更加生动,也更具有画面感。
    第六句“长啸一声高柳蝉”,则是诗人大声地啸叫,声音传得很远,就像高柳上的蝉鸣一样。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性,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富有动感和生命力。
    最后一句“竹坞斗茶人散尽”,描述了竹林中的斗茶的人们已经散去。这里的“竹坞”指的是竹林中的小道,而“斗茶”则是古代的一种饮茶方式,人们会聚在一起斗茶。这句诗既表现了夜晚的宁静,也展示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喜爱。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环境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同时,也展现了诗歌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