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寄相思折柳枝,柳枝果否系相思。
人间本自轻离别,翻使柳枝重别离。
注释:我想要寄出相思之情,折了柳枝来表达。柳枝果真是代表相思之情的?人们本来就轻离别,反而使柳枝重别离。
赏析:此诗表达了作者对离愁别绪的深切感受,以及对于人生离别的无奈和感慨。诗人通过折柳寄情这一传统习俗,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界的景物紧密相连,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离别时的矛盾心理,既有对离别的无奈,又有对重逢的期望。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欲寄相思折柳枝,柳枝果否系相思。
人间本自轻离别,翻使柳枝重别离。
注释:我想要寄出相思之情,折了柳枝来表达。柳枝果真是代表相思之情的?人们本来就轻离别,反而使柳枝重别离。
赏析:此诗表达了作者对离愁别绪的深切感受,以及对于人生离别的无奈和感慨。诗人通过折柳寄情这一传统习俗,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界的景物紧密相连,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离别时的矛盾心理,既有对离别的无奈,又有对重逢的期望。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 (1)“卅年”:三十年,指杨补帆与诗人相识的三十年。 (2)“西冷”:杭州西湖的古称,诗人曾寓居此地。 (3)“中一”:指杨补帆的字“中一”。 (4)“三绝”:《宣和画谱》载:“王诜有《溪山行旅图》,李公麟有《龙眠寺塔图》,范宽有《溪山行旅图》,皆一时之绝品。”即指杨补帆的山水画。 【赏析】 这是一首寄赠诗。作者在题中说“即寄”,可见是应杨补帆之请而作的。诗以简洁的笔调
【注释】 钓台:位于淮阴,相传是西楚霸王项羽的藏弓钓处。后泛指钓鱼台。见《史记·项羽本纪》注引应劭《风俗通》。 把竿(bāng ɡān):《汉书·韩信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取鱼腹中书,曰:‘公,小人也。”信取书视之,乃乐毅兵法三篇,因窃而读,为文,诵读有得,曰:“当斩!”读书欲睡,信出师语曰:“汉王使信非材,碌碌如钝钩者也,然侯相国足下不知信材也
诗句释义与赏析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哺饥坡 昨由灵石谒淮阴,等是酬恩国士心。 闻说哺饥当此坡,翳桑日卓影沈沈。 逐句解读与注释: 1. 昨由灵石谒淮阴:这是诗人在昨日(昨天)从灵石这个地方去拜访了淮阴(今江苏淮安)。灵石和淮阴可能都是地名,也可能是作者用来象征某种意义的地方。 - 注解:灵石和淮阴可能是作者曾经去过的地方,或者代表了某种特定的意象。 2. 等是酬恩国士心
【注释】 观吟香仙馆图:观看杨补帆的《吟香仙馆图》(即《吟香仙馆记》)。 即寄:即,就。 杨补帆(1853—1916),名庆澄,号补帆,广东南海县人。清末民初著名诗人、书法家、篆刻家。他一生酷嗜书法艺术,精于篆刻,曾自撰铭石“以书为骨,以印为肉”。著有《补帆诗稿》、《吟香仙馆集》等。 百树梅花一草堂,人间雅俗本难量。 侬家五亩田中宅,墙下团团种女桑。 百树梅花百株园中,一草堂内尽春光;
注释: 杨柳垂下长长的丝线,草毯铺展在草地上。羊昙西醉过那州城的土埂。低徊许子凄凉的诗句,我和将军是故人。 赏析: 这首词以写意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之情。首句“杨柳垂丝草展茵”,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柳树垂下长长的丝线,草丛铺展在绿色的地毯上。这种景色给人一种宁静、愉悦的感觉。然而,接下来的句子却突然转变了气氛,“羊昙西醉过州堙”,让人感到一种失落和哀伤
【注释】 胜地由来妙迹垂:胜地即名山,由来,自古以来。妙迹,指名胜古迹,垂,留传下来。何年寺渺仅留基:何年,何时。渺,渺茫,空寂无物。寺,寺庙。渺仅留基,寺庙已经消失。 闲寻夕照荒榛裹:闲寻,闲暇中搜寻。夕照,夕阳的余晖。榛,灌木丛。裹,包围。 太息横陈耐辱碑:太息,叹息。横陈,横卧在地上。耐辱碑,忍辱负重的碑文。 赏析: 行上党山中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胜地由来妙迹垂,何年寺渺仅留基”
注释: 强将浊酒涤烦襟,聚散无端慨盍簪。 这句诗的意思是用一杯浊酒来洗涤内心的烦忧,对于人生的聚散无常感到无奈与感慨。 独立斜阳情一往,满庭飞絮又春深。 这句诗的意思是独自站在斜阳下,心中充满了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自身的感受为主线,展现了人生聚散无常、世事难料的主题。诗人用浊酒洗涤烦忧,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无奈;而独自站在斜阳下
正学原非阿世材,可堪辕叟老难回。 司空城旦书何用,莫怪公孙侧目来。 注释:儒林传二首是清代缪烜所作的诗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儒家学者的敬仰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困境和压力。诗句“正学原非阿世材,可堪辕叟老难回”意味着真正的学问不应该是为了迎合世俗而放弃自己的原则;而诗人自己却已经年老体衰,难以回到那个理想的时代。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过去的怀念
注释: 1)闲吟二首:作者自号漫士,以“漫士”为号。此诗是作者晚年的作品,作于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 2)无才不对天人策:天人策:上天和人事的谋略,比喻治理天下的方略。无才能的人不会制定出能治理天下的方略。 3)无德不营安乐窝:安乐窝:指舒适的居所。没有德行就不会去营造安逸舒适的居所。 4)阅尽古今夷佚传:夷佚传:指古代的《夷、惠传》。这是一篇记载孔子与鲁君谈话的故事。
闲吟二首其一 安贫岂虑鬼傍笑,处贱难禁尉醉呵 诗中表达了诗人面对贫困和低贱境遇的坚韧态度。"安贫"表明诗人在贫困的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坦然;"岂虑鬼傍笑"则反映了他并不畏惧他人的讥讽或嘲笑。"处贱难禁尉醉呵"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遭受侮辱时仍能保持冷静、不屈的态度。 译文: 我安于贫穷,根本不担心那些嘲笑我的鬼怪们,即便身处卑贱之境,我也难以忍受那些侮辱性的话语。 赏析:
【诗句释义】 折柳:古代送别时,常折柳枝作为纪念。二首:两首。旗亭:驿站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古时长安至东都洛阳的交通要道上。毵(sǎn):「长」的意思。毵,形容柳条柔长而细软。攀折:摘取。一三:指多次。 【译文】 旗亭驿馆柳枝遍,无数枝条随风飘。 行者挥手辞归去,送者流泪心更伤。 物与人皆难长久,何苦如此情更深?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作者通过写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和对人生短暂、离别痛苦的感叹
【注释】 由来:从来,向来。劲气:雄壮的气势。金方:指北方。风力:比喻锐气、气势。霜毛:指鹰的羽毛。搏击强:搏击强劲有力。万里秋心:指秋天的远大志向。凭绘取:凭借描绘出来。将军:这里指达官贵人,泛指将军。英武:英勇威武。震要荒:震惊边远荒凉之地,意谓将军之威名远播。 译文: 自古以来雄壮的气势都禀承于北方,锐气与霜毛相搏相击而更加强劲。 在遥远的秋天中,借助画家的笔触,可以描绘出将军的英武威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评价作者观点态度以及诗词内容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寒意”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注释和重点语句来分析,此题属于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
注释: 春风着意匀脂粉,绰约真如处女时。 春风用尽心思将海棠打扮得如女子般娇美动人。 最好胆瓶斜卧处,一枝没骨写徐熙。 在胆瓶倾斜的地方画了一枝海棠,仿佛在描绘徐熙的画作。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海棠的诗。诗人通过春风的巧手,将海棠装扮得如同少女般娇嫩美丽,令人陶醉。而最让人惊叹的是,在斜卧的胆瓶中,一枝没有骨骼的海棠栩栩如生,如同画家徐熙的画作一般生动传神。这首诗不仅赞美了海棠的美丽
【注释】晓:天刚亮。骖(cān):马的四蹄。居人:指在城里的人,这里暗指诗人自己。露沈沙:露水沾湿了沙滩。雨鸠(jiū):一种鸟。南:指南方。北:指北方。隐相唤:好像在互相呼唤。浓绿香:浓密的绿色散发出阵阵清香。 【赏析】此诗写初夏早行的情景。首句写天明时骑马上路;二句写城里的人们还未起床,只有露珠洒满大地;三、四句写路上的景色:雨燕在树丛中飞来飞去,好像互相呼唤着什么;而那茂密的树林里
诗句: - 铩羽归来叹索居,侯门寄食漫踟躇。 - 笑他浊酒瓶长罄,雨冷灯微读汉书。 译文: - 铩羽归来叹索居,侯门寄食漫踟躇。 - 比喻自己像被折断的羽毛一样,回到家乡却感叹生活的艰辛,在侯门大户人家寄食而生活,犹豫不决。 - 笑他浊酒瓶长罄,雨冷灯微读汉书。 - 嘲笑那些贪杯的人,即使瓶子已经空了,他们仍然继续喝酒,直到把瓶子喝干。同时,我在一个寒冷的雨夜,点着微弱的灯光,静静地阅读着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