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盐见西子,詈彼工诲淫。
世主受其愚,谓抱松柏心。
招之入后宫,妒宠恐不深。
妖情污白璧,利口铄黄金。
承恩不在貌,矧复遭陵侵。
精卫空悲号,填海称冤禽。

【注释】

无盐:春秋时齐国丑女。西子:指越国的美女西施(一说为吴王夫差之宠妃)。工诲淫:教人淫乱。世主:国君。受其愚:被她迷惑。谓抱松柏心:以为有坚贞不移的心意。招之:引诱她来。入后宫,妒宠恐不深:被诱至皇宫后,因嫉妒美貌女子而担心自己得不到宠爱。妖情污白璧:用妖媚之情玷污了洁白无瑕的玉璧。利口铄黄金:用甜言蜜语哄骗得金钱如流。承恩不在貌:承恩在于品德。矧复遭陵侵:何况还遭受欺侮侵害。精卫:传说中的鸟名,传说是炎帝的女儿变成的鸟,常在西山填木石,以报东海之仇。此诗通过精卫鸟的悲鸣,讽刺那些受到君主的欺骗,但仍然坚持正义、不肯随波逐流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寓言诗,借精卫鸟的自述,讽刺了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互相攻伐的历史事实,揭露了当时各国之间尔虞我诈,互相残杀的丑恶现象。全诗共八句,每句四字,押韵,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形象具体,富有感染力,结尾两句直抒胸臆,气势磅礴,一泻千里,具有强烈的震撼力量。

第一句:“无盐见西子”,无盐,即丑女,西子,即美女。作者在这里运用对比的手法,把“无盐”与“西子”两个人物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和描绘,突出表现了西子的美丽动人、举世闻名的形象。“詈彼工诲淫”,谴责西子利用自己的容貌和姿色去迷惑和诱惑别人。这一句中“詈”是责备的意思;“工诲”即“工巧”,指西子巧妙使用美色;“淫”是男女之间的不正当行为,这里指挑逗、勾引、诱惑他人。“世主受其愚”。意思是说,国君也被她的花言巧语所蒙蔽了。第二句:“世主受其愚”,指出了西子之所以能迷惑世主的原因。她不仅外貌美丽,而且善于用言辞来打动别人的心灵,因此才敢大胆地接近世主,并得到世主的信任。第三句:“谓抱松柏心”,意谓西子有着坚定不移的志向和高尚的品德。“抱松柏心”,是指胸怀像松树枝干一样正直、坚韧,像柏树枝干一样苍劲、刚直。这一句中,“谓”是称赞的意思;“抱松柏心”是比喻西子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高尚品质,不受世俗的玷污。第四句:“招之入后宫”,意谓有人邀请她在后宫侍奉世主。“招之”,是指有人主动邀请她;“入后宫”是指她被邀请进宫廷成为嫔妃或皇后。这句中,“招之”是动词,表示邀请;“入后宫”是宾语,指她被邀请到宫中去。第五句:“妒宠恐不深”,意谓她担心自己不能得到世主的青睐和宠爱不够深。“妒宠”,指忌妒别的嫔妃得到世主的宠幸;“恐不深”是说害怕这种宠爱不会持久,不会很深。第六句:“妖情污白璧”,“妖情”指妖艳的风情;“白璧”指白玉制成的璧玉。“妖情”和“白璧”都是美好的事物,但“妖情”却使它们失去了原有的美好,变得肮脏了。第七句:“利口铄黄金”,意谓用甜言蜜语哄骗钱财,就像熔化金子一样容易。“利口”指会说话、会讨人喜欢;“铄黄金”是说能够轻易地骗取大量财物,就像熔化金子一样易事。这两句分别用美女和奸佞小人的行为来说明他们是如何利用美色、甜言蜜语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最后两句:“承恩不在貌,矧复遭陵侵”,意谓承恩于君王不在外表的美丑,何况还会遭受欺侮凌辱呢。“承恩”,指获得君王的宠爱;“在貌”,指外表的美丑;“况复”,表示程度更深的意思;“陵”,指欺压;“侵”,指侵犯。这两句表明诗人认为,承恩于君王不在于外表的美丑,更何况还有被欺侮凌辱的可能呢!

这首诗采用比兴手法,以精卫鸟自述的形式,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它歌颂精卫鸟虽被毁容仍矢志不移,誓要报仇的精神;同时鞭笞世主昏庸腐朽,听信谗言,重蹈覆辙的行径。全诗语言简练明快,结构紧凑完整,音调铿锵,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耐人咀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