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暑留余热,罗纨尚未捐。露华庭院早秋天。又到一年今夕,七见月团圆。
深草藏萤火,凉蝉咽柳烟。生憎虫语太缠绵。恼煞喓喓,恼煞搅人眠。
恼煞几重花影,和月到帘前。
诗句解析
- “残暑留余热,罗纨尚未捐。露华庭院早秋天。又到一年今夕,七见月团圆。”
- 注释:残余的炎热仍然留在空气中,华丽的丝绸衣物还没有被丢弃。早晨的露水洒满了庭院,暗示着秋天已经到来。每到这个时间,我就会看到月亮圆满地悬挂在天空中。
- 赏析:诗人用“残暑”和“露华”描绘了秋天的清凉与美丽,通过描述“月团圆”,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深草藏萤火,凉蝉咽柳烟。生憎虫语太缠绵。恼煞喓喓,恼煞搅人眠。”
- 注释:草丛深处隐藏着萤火虫的光芒,凉爽的夜晚蝉儿低声吟唱。我讨厌那些虫子发出的叫声,它们太烦人了。让人烦恼的是那些蟋蟀的声音,它们不停地叫个不停,扰人安宁。
- 赏析:诗人以“深草藏萤火”和“凉蝉咽柳烟”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幽美的田园夜景图,但随后通过“生憎虫语太缠绵”表达了对这种宁静被打扰的不满。最后一句则通过“恼煞喓喓”强调了昆虫声音的干扰之大。
- “恼煞几重花影,和月到帘前。”
- 注释:这些重重的花影也让我感到烦恼,月亮已经来到了我的窗前。
- 赏析:此句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如月光)的喜爱,以及因外部干扰(如昆虫鸣叫)而产生的烦恼。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于和谐自然环境的追求以及现实环境对其造成的困扰。
译文
残暑留下余热未散去,华丽丝绸未被丢弃。清晨庭院露水洒满,已至秋初。每逢此时,我总会看到月亮圆满,仿佛七次重逢。
草丛深处藏着萤火虫的光,清凉夜晚蝉声低吟。我厌恶那虫子的鸣叫,太缠绵了,扰乱了我的睡眠。
那些虫鸣声真是让人烦恼,它们不停地叫不停。扰人清梦的正是那虫鸣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与人生感慨相结合的作品。诗人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中小干扰的不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如“月团圆”、“萤火虫”等,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还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内涵。整体上,这首诗展示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