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荡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蹬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这首诗是关于峡江寺飞泉亭的记叙。作者表达了他对峡谷中的飞泉亭的喜爱,以及他在亭中观瀑的愉悦体验。

诗句:

  1. 余年来观瀑屡矣。
  • 译文:我多年来多次观看瀑布了。
  • 注释:余:我;观瀑:看瀑布。屡次:多次。
  1. 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 译文:到了峡江寺,但我心里难以决定是否离开,于是建了一个飞泉亭作为替代。
  • 注释:至:到达;峡江寺:位于浙江温州的一座寺庙;意难决舍:心里难以做出决定。
  1.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
  • 译文:人们的情感,他们的眼睛被吸引,身体不舒服,无法长时间停留。
  • 注释:凡人:普通人;目悦:眼睛被吸引。
  1. 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荡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 译文:天台的瀑布,离寺庙有一百步远;雁荡的瀑布旁边没有寺庙;其他如匡庐、罗浮、青田石门的瀑布,虽然很奇特,但是游客都在太阳底下暴晒,坐在陡峭的悬崖上,不能从容地观赏;就像朋友一样,虽然欢乐,却很容易分开。
  • 注释:天台:指中国浙江省天台山;离寺百步:离寺庙有一百步远;匡庐:庐山;罗浮:罗浮山;匡庐、罗浮、青田石门:这些都是中国著名的山水名胜。
  1.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蹬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 译文:只有广东东部的峡山高不超过里许,但阶梯曲折蜿蜒,古老的松树覆盖着山坡,烈日不会炙烤。经过石桥,有三棵树形似鼎足站立,突然升至半空,凝聚成一个整体。所有的树都是根合而枝分,这棵树却根分而枝合,这是非常奇异的。
  • 注释:惟:只;粤东:广东省东部地区;峡山:山名;蹬级:登山时的台阶;纡曲:弯曲曲折;张覆:覆盖。骄阳:猛烈的阳光;石桥:桥梁名;三奇树:三棵树形似鼎足;鼎足:三足两耳的形状;忽至半空:突然升高到空中;凝结为一:融合成一体。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所有的树都是树根连在一起而树枝分开。此独根分而枝合:这棵树却是根分开而树枝合在一起。
  1.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 译文:在山腰走了大半路程后,飞流直下的瀑布轰鸣作响,从高空落下。瀑布旁边的屋子就是飞泉亭。亭子纵横大约一丈多宽,八个窗户都明亮通透;关闭窗户时可以听到泉水的声音,打开窗户时泉水就会涌来。人们可以坐着也可以躺着,也可以像坐着的样子叉开双脚,也可以仰面躺下,可以把笔和砚台放在桌上阅读或者写作,可以煮茶喝,等待水流下来,把天上的银河摘下来,摆在几案上欣赏。当初建造这个亭子的应该是神仙吧!
  • 注释:大半:山腰部分;飞瀑:飞流直下的瀑布;雷震:轰鸣声如雷;九天银河:天上的银河。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峡江寺飞泉亭的自然美景和建筑风格,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欣赏。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