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北学者,岁时奉祀百泉书院,而容城与刘因、杨继盛同祀,保定与孙文正承宗、鹿忠节善继并祀学宫,天下无知与不知,皆称曰夏峰先生。
赞曰:先兄百川闻之夏峰之学者,徵君尝语人曰:“吾始自分与杨、左诸贤同命,及涉乱离,可以犯死者数矣,而终无恙,是以学贵知命而不惑也。”徵君论学之书甚具,其质行,学者谱焉,兹故不论,而独著其荤荤大者。方高阳孙少师以军事相属,先生力辞不就,众皆惜之,而少师再用再黜,讫无成功,《易》所谓“介于石,不终日”者,其殆庶几耶。
这首诗是关于孙徵君的,他是一位受人尊敬和敬仰的学者。
孙徵君传:河南北学者,岁时奉祀百泉书院,而容城与刘因、杨继盛同祀,保定与孙文正承宗、鹿忠节善继并祀学宫,天下无知与不知,皆称曰夏峰先生。
赞曰:先兄百川闻之夏峰之学者,徵君尝语人曰:“吾始自分与杨、左诸贤同命,及涉乱离,可以犯死者数矣,而终无恙,是以学贵知命而不惑也。”
赞曰:先兄百川听说了夏峰先生的学问后,征君曾对别人说:“我起初以为自己的命运与杨、左等贤人相同,但当我经历了混乱和分离的时候,我可以冒着生命危险去做的事有几次了,但我始终安然无恙,所以我认识到学问的重要性在于了解自己的命运,不被迷惑。”
孙徵君论学之书甚具,其质行,学者谱焉,兹故不论,而独著其荤荤大者。
孙徵君在学问方面的著述非常丰富,他的品德行为也为学者所传颂,所以我们在这里不讨论其他的,而是特别指出他的一些重要的学问成就。
方高阳孙少师以军事相属,先生力辞不就,众皆惜之,而少师再用再黜,讫无成功,《易》所谓“介于石,不终日”者,其殆庶几耶。
方高阳的孙少师因为军事需要而委托孙徵君出谋划策,但徵君坚决推辞不接受,大家都为此感到惋惜。虽然孙少师再次起用他却又再次将他免职,最终没有取得成功,《易经》中“石头上坐着,一天都不会动”的说法,或许就是这个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