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灯坐,坐久忆年时。薄雾笼花娇欲泣,夜深微月下杨枝。催道太眠迟。
憔悴去,此恨有谁知。天上人间俱怅望,经声佛火两凄迷。未梦已先疑。
译文
挑灯坐着,坐久了回想起过去的时日。薄雾笼罩着花儿娇嫩欲泣,深夜微月下杨柳枝。催促道:“为何太迟才睡觉?”
憔悴离去,此恨又有谁能够理解?天上人间都感到怅惘。经声佛火两相凄迷,没有做梦却已经开始怀疑。
注释
- 挑灯坐:指坐在桌前点亮了灯光读书或工作。
- 坐久忆年时:坐得时间长,回忆起往年的事情。
- 薄雾笼花娇欲泣:薄雾笼罩着花朵,使它们看起来娇嫩欲哭,形容花的娇美与脆弱。
- 夜深微月下:夜晚已深,月亮也显得微弱。
- 催道太眠迟:催促说因为太晚而休息得不好。
- 憔悴去:形容人因劳累、忧虑、疾病等原因而身体消瘦、面容憔悴。
- 此恨有谁知:这种深重的痛苦又有谁能理解呢?
- 天上人间俱怅望:无论是天上还是人间,人们都感到惆怅和失望。
- 经声佛火两凄迷:佛教经文的声音与佛教的灯火交织在一起,使人感到既凄凉又迷惑。
- 未梦已先疑:还未做梦就已经在怀疑。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特定时间和环境条件下的内心感受和对过去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恐惧和不确定性。通过对“挑灯坐”这一场景的描绘,诗人展现了自己长时间沉浸于学习和思考的状态。同时,通过对“薄雾笼花娇欲泣”等自然景象的细腻描述,诗人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和情感的世界。
诗中“催道太眠迟”一句,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睡眠的渴望。而“天上人间俱怅望”则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难料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