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面。人在小红楼,离情唱《石州》。
夜来双燕宿,灯背屏腰绿。香尽雨阑珊,薄衾寒不寒。
菩萨蛮
窗前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面。人在小红楼,离情唱《石州》。
夜来双燕宿,灯背屏腰绿。香尽雨阑珊,薄衾寒不寒?
注释:
- 窗前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面:窗外的桃花娇嫩如人疲倦,东风轻轻吹过就像眼泪洗涤了脸颊。
- 人在小红楼,离情唱《石州》:有人独自在小红楼中,满怀离愁地唱着《石州》曲。
- 夜来双燕宿,灯背屏腰绿:夜晚有两只燕子栖息,灯光映照着屏风和床榻,显得绿油油的一片生机。
- 香尽雨阑珊,薄衾寒不寒:香气已经消散,雨声也渐渐停歇,薄薄的被褥是否感到寒冷呢?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描绘离别之情的小令,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春天的景象。全词以“窗前桃蕊”“离情唱《石州》”等关键词为线索,展现了一幅春日里的人与物相互呼应的画面。
词人通过对窗前的桃蕊进行描写,勾勒出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桃花如同人一般娇嫩无力,而东风则像泪水一样洗涤了她的脸庞。这里的东风不仅仅是指自然界的风,更是诗人心中情感的流露。
词人通过描绘小红楼中的离情别绪,表达了对离别的深深眷恋。有人在小红楼中独自歌唱《石州》曲,仿佛是在抒发内心的离愁别绪。这里的《石州》可能是一个特定的曲调,也可能是作者自创的一个曲调,用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词人通过描绘夜晚的场景,进一步烘托出离别的氛围。夜晚有两只燕子栖息在灯光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画面感。同时,词人还将目光投向了屏风和床榻,似乎在寻找一些安慰。然而,这种安慰似乎并没有起到作用,因为词人仍然感受到了寒意。
这首词通过精细的观察和描绘,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春天景象。它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生机,更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内心的痛苦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