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妖宜绝矣,宜并杜绝呢羽毛之至,杜之则蚕桑之利重,木棉之利重,蚕桑、木棉之利重,则中国实。又凡钟表、玻璃、燕窝之属,悦上都之少年,而夺其所重者,皆至不急物也,宜皆杜之。此一旁义。宜勒限使夷人徙澳门,不许留一夷。留夷馆一所,为互市之栖止。此又一旁义。火器宜讲求,京师火器营,乾隆中攻金川用之,不知施于海便否?广州有巧工能造火器否?胡宗宪《图编》,有可约略仿用者否?宜下君吏议,如带广州兵赴澳门,多带巧匠,以便修整军器。此又一旁义。

于是有儒生送难者曰:中国食急于货,袭汉臣刘陶旧议论以相抵。固也,似也,抑我岂护惜货,而置食于不理也哉?此议施于开矿之朝,谓之切病;施之于禁银出海之朝,谓之不切病。食固第一,货即第二,禹、箕子言如此矣。此一答难。于是有关吏送难者曰:不用呢羽、钟表、燕窝、玻璃、税将绌。夫中国与夷人互市,大利上在利其米,此外皆末也。宜正告之曰:行将关税定额,陆续请减,未必不蒙恩允,国家断断不恃榷关所入,矧所损细所益大?此又一答难。乃有迂诞书生送难者,则不过曰为宽大而已,曰必毋用兵而已。告之曰:刑乱邦用重典,周公公训也。至于用兵,不比陆路之用兵,此驱之,非剿之也;此守海口,防我境,不许其入,非与彼战于海,战于艅艎。伏波将军则近水,非楼船将军,非横海将军也。况陆路可追,此无可追,取不逞夷人及奸民,就地正典刑,非有大兵阵之原野之事,岂古人于陆路开边衅之比也哉?此又一答难。

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

龚自珍

在清朝的浩瀚文献中,有一篇散文以其深刻的思想和鲜明的时代特色而引人注目。此作品名为《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出自清朝著名文学家龚自珍之手,旨在为即将赴任的林则徐提供支持与鼓励。

林则徐,一位具有非凡勇气和远见的清朝政治家,他以坚定的意志和智慧对抗外来侵略。他的行动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勇气,更是对国家尊严和国家利益的高度维护。

龚自珍在序文中指出,食色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然而过度追求会导致社会动荡,甚至威胁国家安全。鸦片作为一种“食妖”,其危害极大,能够严重扰乱人的魂魄,影响人的昼夜作息。因此,对于吸食鸦片的不法之徒,应予以严惩,无论是贩售者还是制造者,甚至是普通使用者,都应当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这种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前瞻和实用。

龚自珍还提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鸦片问题,需要从源头上进行治理。他建议将夷人(即外国商人)全部驱逐出境,禁止他们进入广州等主要港口城市。这一措施旨在从根本上切断鸦片的来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根源。

龚自珍的这篇序文不仅仅局限于对问题的批判,他还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他认为,通过加强海防、严格边境管理、提高海关的监管力度等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鸦片走私和贩卖。同时,他也强调了对官员和士兵的教育和管理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才能真正实现禁烟的目标。

龚自珍的这篇文章是他对那个时代的一种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深切期望。他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以及对改革和创新的渴望。他的思想在当时无疑是一种强烈的冲击波,为中国近代的改革和发展注入了一股清流。

《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战斗檄文。它不仅是对历史的一次深刻反思,也是对未来的一次勇敢探索。在今天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仍然可以从龚自珍的文字中汲取力量,思考如何面对挑战,如何在变革中前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