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吾甥宜三复斯言,不贻讥于后世,则衰朽与有荣施矣。
此中自京兆抵二崤皆得雨,陇西、上郡、平凉皆旱荒,恐为大同之续。与其赈恤于已伤,孰若蠲除于未病。又有异者,身为秦令,而隔河买临晋之小儿,阉为火者,以充僮竖,至割死一人,岂非自陕以西别一世界乎?
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而其本在于养廉。故先以俸禄一议附览,然此今日所必不行,留以俟之可耳。说经之外,所论著大抵如此。世有孟子,或以之劝齐、梁,我则终于韫椟而已。
诗句:
- 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吾甥宜三复斯言,不贻讥于后世,则衰朽与有荣施矣。
- 此中自京兆抵二崤皆得雨,陇西、上郡、平凉皆旱荒,恐为大同之续。与其赈恤于已伤,孰若蠲除于未病。
- 又有异者,身为秦令,而隔河买临晋之小儿,阉为火者,以充僮竖,至割死一人,岂非自陕以西别一世界乎?
译文:
- 所谓的大臣,应以道事君,如果不能做到,就应该停止。我外甥应该反复思考这句话,不要让后世的人因此而批评我们,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衰老和荣耀了。
- 从京兆到二崤都下雨了,但陇西、上郡、平凉却干旱饥荒,恐怕会成为大同的续篇。与其在已经受灾的地方赈济,还不如在还没有发生灾害的地方免除。
- 还有不同的情况:作为秦国的县令,却隔着黄河购买临晋的小孩,让宦官当火工,用来充当奴隶,甚至有人因此被杀死,难道这不是从陕西以西的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吗?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政治腐败和道德沦丧的担忧。他主张大臣应以道德和正直为原则,不应该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官场腐败现象的不满和愤慨。此外,他还强调了官员应该廉洁奉公,不能贪图私利。这首诗也体现了他对人民的同情和关怀,呼吁人们不要因为自己的过错而让后人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