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历城县将吴二浪子解到齐河县。许亮同王二两人作证,自然一堂就讯服了。暂且收监,也不上刑具,静听老残的消息。
却说老残次日雇了一匹驴,驮了一个被搭子,吃了早饭,就往泰山东路行去。忽然想到舜井旁边有个摆命课摊子的,招牌叫“安贫子知命”,此人颇有点来历,不如先去问他一声,好在出南门必由之路。一路想着,早已到了安贫子的门首,牵了驴,在板凳上坐下。
彼此序了几句闲话,老残就问:“听说先生同青龙子长相往来,近来知道他云游何处吗?”安贫子道:“嗳呀!你要见他吗?有啥亭体?”老残便将以上事告知安贫子。安贫子说。”太不巧了!他昨日在我这里坐了半天,说今日清晨回山去,此刻出南门怕还不到十里路呢。”老残说:“这可真不巧了!只是他回什么山?”安贫子道:“里山玄珠洞。他去年住灵岩山;因近来香客渐多,常有到他茅篷里的,所以他厌烦,搬到里山玄珠洞去了。”老残问:“玄珠洞离此地有几十里?”安贫子道:“我也没去过,听他说,大约五十里路不到点。此去一直向南,过黄芽嘴子,向西到白雪坞,再向南,就到玄珠洞了。”
诗句
- 老残游记·第二十回·浪子金银伐性斧
- 道人冰雪返魂香
- 次日,历城县将吴二浪子解到齐河县。许亮同王二两人作证,自然一堂就讯服了。暂且收监,也不上刑具,静听老残的消息。
- 却说老残次日雇了一匹驴,驮了一个被搭子,吃了早饭,就往泰山东路行去。
- 忽然想到舜井旁边有个摆命课摊子的,招牌叫“安贫子知命”,此人颇有点来历,不如先去问他一声,好在出南门必由之路。
- 一路想着,早已到了安贫子的门首,牵了驴,在板凳上坐下。
- 彼此序了几句闲话,老残就问:“听说先生同青龙子长相往来,近来知道他云游何处吗?”安贫子道:“嗳呀!你要见他吗?有啥亭体?”老残便将以上事告知安贫子。
- 安贫子说。”太不巧了!他昨日在我这里坐了半天,说今日清晨回山去,此刻出南门怕还不到十里路呢。”老残说:“这可真不巧了!只是他回什么山?”
- 安贫子道:“里山玄珠洞。他去年住灵岩山;因近来香客渐多,常有到他茅篷里的,所以他厌烦,搬到里山玄珠洞去了。”
- 老残问:“玄珠洞离此地有几十里?”安贫子道:“我也没去过,听他说,大约五十里路不到点。此去一直向南,过黄芽嘴子,向西到白雪坞,再向南,就到玄珠洞了。”
译文
第二天,历城县的官员将吴二浪子带到齐河县接受审问。因为许亮和王二作证,所以很快他们就认罪并释放了吴二浪子。暂时把他关了起来,但并没有给他带上刑具,而是让他静等我的好消息。
我决定第二天骑驴去泰山东路,因为我突然想起舜井旁边有个摆命课摊子的,他的店名叫“安贫子知命”。我觉得这个人有点来头,所以我打算先去找他打听一下情况。既然从南门出发是必经之路,我就选择了这条路前往他的店铺。
到达店铺后,我们互相寒暄了几句,我询问他是否见过青龙子。他回答说:“唉呀!你想见他吗?有什么事吗?”我告诉他我的疑问后,他告诉我青龙子昨天在这里坐了很久,他说他今天早晨准备回去山上。现在离南门还远不到十里地。
我说:“那真是个不幸的消息!他现在回哪个山?”安贫子回答说:“是里山玄珠洞。他去年住在灵岩山;因为近来香客逐渐增多,他经常回到自己的茅篷里,因此他感到厌烦,搬到里山玄珠洞去了。”
我又问:“玄珠洞离这里大约有多远?”安贫子说:“我没有去过那里,但据他说大约有五十里的距离。从这里一直向南走,过了黄芽嘴子,向西到白雪坞,再向南走到玄珠洞。”
赏析
这段描述展示了主人公老残对旅途中的偶然相遇及其背后故事的兴趣。通过向“安贫子知命”提问关于青龙子的行程,以及随后的对话,展现了人物间的互动与交流。这种对话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交换,更是人物性格、命运及他们之间关系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