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王子谨同老残坐了两乘轿子,来到齐东村。早有地保同首事备下了公馆。到公馆用过午饭,踏勘贾家的坟茔,不远恰有个小届。老残选了庙里小小两间房子,命人连夜裱糊,不让透风。次日清晨,十二口棺柩都起到庙里,先打开一个长工的棺木看看,果然尸身未坏,然后放心,把十三个尸首全行取出,安放在这两间房内,焚起“返魂香”来,不到两个时辰,俱已有点声息。老残调度着,先用温汤,次用稀粥,慢慢的等他们过了七天,力遣各自送回家去。
王子谨三日前已回城去。老残各事办毕,方欲回城,这时魏谦已知前日写信给宫保的就是老残,于是魏、贾两家都来磕头,苦苦挽留。两家各送了三千银子,老残丝毫不收。两家没法,只好请听戏罢,派人到省城里招呼个大戏班子来,井招呼北柱楼的厨子来,预备留老残过年。
诗句:
明日,王子谨同老残坐了两乘轿子,来到齐东村。早有地保同首事备下了公馆。到公馆用过午饭,踏勘贾家的坟茔,不远恰有个小届。老残选了庙里小小两间房子,命人连夜裱糊,不让透风。次日清晨,十二口棺柩都起到庙里,先打开一个长工的棺木看看,果然尸身未坏,然后放心,把十三个尸首全行取出,安放在这两间房内,焚起“返魂香”来,不到两个时辰,俱已有点声息。老残调度着,先用温汤,次用稀粥,慢慢的等他们过了七天,力遣各自送回家去。
译文:
明天,王子谨和老残乘坐两辆轿子来到了齐东村。村里已经有地保和首事准备好了公馆供他们休息。吃过午饭后,他们一起查看了贾家的墓地,不远处有一个小庙。老残选了一个庙里的小房间作为停棺之所,让人连夜将墙壁粉刷一新,确保没有漏风的地方。第二天早上,十二口棺材都被搬到了寺庙里,先打开了一个长工的棺材检查了一番,确认尸体完好无损后,老残才放下心来。他将所有的尸体全部移入新安置的房间,点燃了“返魂香”,大约两个时辰后,发现它们开始有了回应。老残指挥人们分别给予温水和稀粥,慢慢地让他们度过了七天的丧期,最后决定让他们各自回家。
注释:
- “王子谨”:此处指王子谨是跟随老残一同前往的人名。
- “老残”:此处指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 “两乘轿子”:表示王子谨和老残乘坐的是两辆轿子。
- “齐东村”:地名,位于故事发生地。
- “地保”:当地的保甲人员,负责维护地方治安。
- “首事”:地方上的负责人或首领。
- “公馆”:官府提供的招待所或住宿设施。
- “午饭”:在古代是指中午吃的饭。
- “踏勘”:实地考察。
- “小届”:可能指的是某个小型建筑。
- “庙里”:指寺庙内。
- “两间房子”:指寺庙内的两间小房间。
- “温汤”:《清平乐·清明》中的词牌名。泛指温热的水。
- “粥”:一种由谷物制成的流食。
- “返魂香”:传说中能使死者复苏的香。
- “北柱楼的厨子”:可能指的是北方某位著名厨师。
赏析:
这是《老残游记》第二十回中的一节,描写了王子谨和老残一行人来到齐东村后的生活和工作安排。从这一节可以看出,老残在处理完一系列事务后,选择在齐东村暂住并帮助当地人进行善后工作。文中通过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老残的智慧与善良,以及他对当地风俗人情的了解和尊重。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个人情怀的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