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往南薰亭,堤柳阴翳,山淡远萦绕,改险为平,别为一格。
又次日,游木龙洞。洞甚狭,无火不能入,垂石乳如莲房半烂,又似郁肉漏脯,离离可摘,疑人有心腹肾肠,山亦如之。再至刘仙岩,登阁望斗鸡山,两翅展奋,但欠啼耳。腰有洞,空透如一轮明月。
大抵桂林之山,多穴,多窍,多耸拔,多剑穿虫啮,前无来龙,后无去踪,突然而起,戛然而止;西南无朋,东北丧偶;较他处山尤奇。余从东粤来,过阳朔,所见山,业已应接不暇。单者,复者,丰者,杀者,揖让者,角斗者,绵延者,斩绝者,虽奇鸧九首,獾疏一角,不足喻其多且怪也。得毋西粤所产人物,亦皆孤峭自喜,独成一家者乎?
记岁丙辰,余在金中丞署中,偶一出游,其时年少不省山水之乐。今隔五十年而重来,一丘一壑,动生感慨,矧诸山可喜、可愕哉!虑其忘,故咏以诗;虑未详,故又足以记。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的《游桂林诸山记》。以下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并附上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
- 翌日,往南薰亭。
- 堤柳阴翳,山淡远萦绕,改险为平,别为一格。
- 又翌日,游木龙洞。
- 洞甚狭,无火不能入,垂石乳如莲房半烂,又似郁肉漏脯,离离可摘,疑人有心腹肾肠,山亦如之。
- 再至刘仙岩,登阁望斗鸡山,两翅展奋,但欠啼耳。
- 腰有洞,空透如一轮明月。
- 大抵桂林之山,多穴,多窍,多耸拔,多剑穿虫啮,前无来龙,后无去踪,突然而起,戛然而止;西南无朋,东北丧偶;较他处山尤奇。余从东粤来,过阳朔,所见山,业已应接不暇。单者,复者,丰者,杀者,揖让者,角斗者,绵延者,斩绝者,虽奇鸧九首,獾疏一角,不足喻其多且怪也。得毋西粤所产人物,亦皆孤峭自喜,独成一家者乎?
- 记岁丙辰,余在金中丞署中,偶一出游,其时年少不省山水之乐。今隔五十年而重来,一丘一壑,动生感慨,矧诸山可喜、可愕哉!虑其忘,故咏以诗;虑未详,故又足以记。
译文:
次日,我前往南薰亭。南薰亭旁的堤岸上柳树浓密,遮蔽了天空的阳光。山峦在远处显得朦胧而遥远,似乎被云雾缭绕着。山路变得平坦宽敞,展现出另一番景象。
第二天,我游览了木龙洞。洞内非常狭窄,如果没有火把就无法进去。洞壁上垂下的石乳像半开的莲花,又像是腐烂的肉和断开的骨头,参差不齐地挂在洞壁上,让人怀疑这是人的内脏或肾肠。再走到刘仙岩,登上阁楼眺望斗鸡山,看到那两座山峰像两只翅膀展开奋力飞翔的样子,只是缺少鸟儿的鸣叫而已。山腰有个洞,空旷透明如同一轮明亮的月亮。
大体上,桂林的山有很多洞穴、孔道、挺拔的山峰、剑状的岩石和虫子咬蚀的痕迹,前面看不见源头,后面看不到去路,突兀而起,又突然停止;在西南方向没有人烟,在东北方向也没有伴侣;与其他地方的山相比更奇特。我从东粤来,路过阳朔,已经看到太多的山峰,已经应接不暇。有的山峰高耸入云,有的山峰低矮平缓;有的山峰峻峭陡峭,有的山峰平缓宽广;有的山峰像剑一样刺穿岩石的虫兽啃食形成的,有的山峰像人或动物的内脏器官;有的山峰像是争斗的野兽或角斗士;有的山峰像是连绵不断的山脉;有的山峰像是被斩断了一部分的。即使那些奇形怪状的山峦有九个头或者一只獾只有一个角,也不足以形容桂林山的数量之多和形态之怪异。难道不是西粤出产的人和物都有一种孤傲的性格和独特的风格么?
记在丙辰年(1596年),我在金中丞府署中游玩。当时我还年轻,没有体会到山水之美的乐趣。现在时隔五十年之后重游此地,每一座山峰、每一处水塘、每一种花草树木都让我产生深深的感慨。何况这些山景如此美好、令人惊讶啊!担心忘记它们的美好,所以写下了这首诗;担心写得不够详细,所以还足以留下记录。